一、苟富贵,勿相忘。
年轻的涉站在树荫下,拄着锄头,擦了擦额头的汗,四下打量,心下郁郁。但是家中无钱,想要出门游玩,行侠仗义,就不得不时不时的来给地主打打临时工。
这时候,其他种地的伙伴们也来到树荫下,准备喝口水歇歇。他们有的是打长工的,有的是跟涉一样是来打临时工的。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聊着城里乡里的八卦。涉无心参与其中,只是默默不言。在某个话题结束的间歇,涉忽然对着伙伴们感叹说,如果以后大家谁要是发财了,不要忘了彼此啊。
众人霎时沉寂,片刻后轰然大笑。一个伙伴嘲笑说,涉,我们大家都只是种地的农民,做什么荣华富贵的春秋大梦呢!
涉默默看了看周围麻木大笑的伙伴们,而后长叹道:“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众人再次哄然,树荫下顿时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二、陈涉
陈涉,名胜。家住大秦阳城的城中平民区。即使如此,那也比乡野之中的农民之家有奔头。家中虽然没什么钱财,但也花学费供涉开了蒙,读了点书,识了些字。
涉虽家贫,但在城中交友广泛。只是家无余财,故虽不喜种地,但无奈也只能时不时地去城外给地主们种种地打打临时工,挣点零花钱好游学交友。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涉渐渐长大,并因此眼界比常人开阔,从年少时的幻想逐渐萌发到立志成为一个王侯。
这个时候涉已经三十几岁,已然成家立业,且用了各种办法积功升为不更爵,成长为阳城一带的有名人物。
在此期间,到处游学交友的涉结识了同样升为不更爵位的阳夏人吴广,字叔。二人情投意合,志趣相仿,逐渐相交莫逆。
因为经常和伙伴们行侠仗义,故涉对秦律颇有研究,常与叔在一起深入探讨发现。
三、大泽乡密谋
胡亥登基后的第七个月,秦征发闾左九百人戍守渔阳。因涉和叔身强体壮,颇有名气,且爵位不更,恰好都可以做个五十人的屯长。
而屯长,可是国家正规编制,属于正式军官,不是临时工一类的玩意。因此当领军的两位将尉提起时,二人欣然应命。
这一天,队伍走到大泽乡一带,天降大雨,连绵不休好几天。队伍无法行进,都各自找地方躲着雨。
涉和叔躲在路边一个废弃的屋子里,瞅着外面发着愁。屋外大雨磅礴,道路泥泞不堪,根本就走不了路。要是强行冒雨赶路,说不定那些农民第二天就得因病倒下一大半。
二人这新鲜出炉的屯长,搞不好到了地头就得撸下来,担责挨骂是肯定的。要是这雨继续这样下下去,超出时间太多,说不定得发生点啥。
虽然秦律有言:迟到5天内,挨叼。迟到10天内,挨叼,可能还会挨打,另加罚一面制式盾牌的钱。迟到15天内,挨叼挨打,另外加罚一套制式盔甲的钱。
二人计算良久,怎么算怎么觉得要玩完。涉心烦不已,年少时的大志渐渐浮现脑海。涉逐渐发起狠来,对叔说,咱们就此反了TN的!
叔也被这连绵的大雨搅得踌躇不定,听了涉的话,定了定心神说,以目前的行程,若是三日内雨停,咱们按律最多被一顿打骂。难道用这个理由来叫他们一起造反吗?
涉回答道,暴秦苛政愈发严厉,看看我们这些年的行侠仗义,哪一件事不是暴秦在律法的基础上加料的。你我按律是如此,但若是以加料的军法行事,你我安有命在?
叔咂摸片刻,连连称是。然后两人嘀咕许久,最终确定了如何行事,正式开启了密谋造反的道路。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