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底想长成什么样子?现在我给你提出二个具体的问题,那你会怎么回答呢?
2个具体问题:
1. 有没有某种你愿意为之付出生命的东西?如果有,是什么?
2. 如果你只有几分钟可以活,你会怎么利用?如果是几天呢?如果是20年呢?
在实际生活当中,我践行了一些我认为能够帮助到我的工具,例如断舍离,每天三件事,学习金字塔,费曼技巧。
对我最大的影响的是每天三件事,目前已经践行了六十多天,对于自己的生活规律有了质一样的变化:过去我是个拖延症患者,我是夜猫,我总是因为没有完成各种任务而内耗自己,自责,情绪低落。
现在的我,持续早起了31天,每天给自己设定三件事,大部分都能够完成了,每每完成自己安排的事情都会有一种生活在我掌控之中的喜悦,满满的幸福感油然而生。我能够感受到自己的精力充沛,做事情能够专注,全力以赴。
另外,以“组合式工作”作为大框架,套到每天的24小时里。
把工作,睡眠,学习等大块头提取出来,其他都归入杂项(碎片清单),做时间分配。
找到精力对应点和可控点,比如早上看东西思路清晰,下午操作技能类进入状态很快,晚上看不下书但适合跟直播或网课学习,饭后跟家人聊聊天等。
在模式相对固定之后做断舍离。想做的事情列个单,重要的有价值的为“Next”,有最好没有也不影响大局的为“Someday”。
一段时间给自己定一个主题,比如Next列表里的某个项目。定好了主题大块头时间优先执行主题相关内容,主题进行接近尾声开始筹备下一主题,保持状态衔接。比如我一月份参加一个训练营,每天的整块学习时间都以训练营内容和实践为主,月底顺利拿到优秀学员。二月份开始学习心理学,计划50天学完两本教材,因为日均3小时的高效学习提前10天完成。之后在心理学的基础上继续往个人成长主题方向精进学习。
满足大脑“小猴子”的享乐主义。在一月的训练营完成之后,我从Someday里面找了一个一直想看还没看的剧,狠狠褒了一天剧,简直不能再满足,第二天就自动自觉投入下一主题,也不会郁闷地把自己当做苦行僧什么的了。
几个月践行下来,感觉自己在任务间的切换比较自然,不会被其他事情干扰、分散注意力或跑偏。所谓的暗时间,就是那些在碎片化的间隙、被频繁切换的、效率低下的、犹豫的、焦虑的等等,被一般人浪费掉的时间,但是高手却可以用来思考、记忆、输出的有效时间 。人和人的区别,就在暗时间的利用之上。
我们经常说,“人生不仅有高度,还有厚度”,其实这句话只对了一半, 人生还有更多维度——高度、深度、宽度和温度。
所谓高度,就是人生的影响力、权力——伟人、领导者都在高度上了不起;
所谓深度,就是心智的成熟度、思想的深邃度——思考者、专家们深度非常不错;
所谓宽度,就是人生被照顾、支持的人的数量——母亲、慈善家的人生宽度让人敬佩;
所谓温度,就是一个人活着的自我的状态——艺术家、诗人的温度应该很不错。
其实不仅是这些大牛,一个普通人也会同时有这四个人生维度,比如,你是一个软件工程师:
从高度来看,你可以成为高管、合伙人、自己创业、做行业领袖;
从深度来看,软件、算法是一件可以穷尽一生去琢磨的事,又或者在某一个领域钻研,做一件把人类集体认知向前推进一点点的事;
从宽度来看,你还是妻子的丈夫、儿女的父亲、父母的孩子,还是哥们儿的朋友,还可以是个有责任感的公民;
从温度来看,你可以快乐地生活、忧郁地生活、有意义地生活,用不同的温度和内在状态度过一生。
你可以在某一个领域做到极致,也可以让自己平衡发展——但是人生绝不仅仅是功成名就。
深度是很容易分出高下的,伟大的领导者和思想家也永远都是少数人,但是宽度是每个人都应该修炼的。因为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多重关系和角色里——你的人生有多宽广,你连接了多少人,都是你人生宽度的体现。
为什么温度这么重要?因为这一辈子陪伴你最久的,是你自己。不管你是希望改变世界,还是爱自己的家人,这一切都需要通过“你”来实现。所以学会如何和自己相处,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
我们都渴望成功。成功的方式只有一种,就是用自己热爱的方式过一生。
人生又是一个闯关游戏。面对问题,解决问题。通关后的短暂空隙,享受片刻的宁静。
人生这么苦,如何才能勇敢面对呢?
两个字:自律。
你需要做到这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那如何让自己能够持续自律?
一个字:爱。
最后他解释了什么是爱: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
连起来就是:人生苦难重重,凭借自律与爱,心智成熟地过一生。
人最大的问题就是与自己赛跑的心理问题,而心智不成熟又是最大的问题。数不清的成年人一遇到难题就双手一摊——“这不是我的问题。” 他们其实是不敢于面对自己的问题。
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
我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就应该是读书了。读书是摄入知识的一种,我用吃饭打三个比方:
1.读书是为了摄入自己需要的营养,而不是为了跟别人比赛。
如果你盯着别人的嘴巴来吃饭,一定会觉得没吃够、没吃好、没吃完、没消化透……
所以读书的第一要务,是确定学习目标:先确定自己要解决什么问题,希望获得什么信息,增长哪方面的见识——终生学习者的第一步,是终生提问者。
2.活着不是为了吃饭,但吃饭是为了活着,读书也是一样,我们不是为了读书活着,而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获得更好的生活才去读书。
那么,如何才能知道自己读懂了,能让它产生价值呢?六个字——输出倒逼输入。
你一定要逼自己输出,不管是写作、转述,还是指导实践,总之就是要输出。
3.各有各的口味,但是要营养均衡。
读书也各有各的口味,但总体要配比均衡。系统的专业书像面包、工具书像主菜、小说故事像汤水、有趣的书像甜点,都要来点。
怎样才能留下让人震撼的印象?你得有让人震撼的颜值。
文章也是一样,震撼的文字背后是震撼的思想。
坚持难做的事情叫毅力,坚持不难做的事情叫上瘾。
如果真的希望锻炼自己的毅力,我建议你尝试做好下面任何一件事情: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学会编程、持续写作、坚持每天认真听本书。
再讲一次,知道得再多也不会让你接近你想要的样子,除了行动。
当你方向不明,那么先做小范围探索最重要。3年的时间几乎可以从头学习大部分的技能,我更建议你选择那些新兴的职业技能,如数据分析、编程、小语种等,因为这样你可以不用和领域内的老人竞争,而且也没有放弃过去的能力的沉没成本。
今日感悟:
1.如果不行动,学得再多也是老样子!
2.如果你是自己的设计师,你的人生是什么形状呢?
巴菲特说,“60多年来,我都是跳着踢踏舞一样地去工作。因为我很喜欢自己在做的事,我觉得自己太幸运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