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下午,第一节课的铃声刚响起,接到了赵主任的电话,说是中国教育报刊社的编辑来学校进行座谈。有四个教师代表进行座谈,其中一个就是我,还有三个分别是语文老师孙晴,数学老师张姗姗,英语老师王冰。
之前从没有进行过这样的座谈,心里还有些紧张。下午2点半,座谈开始,报刊主编是个看起来很和善的中年男子,戴着眼镜,看起来像是做文字工作的。
一开始的自我介绍后,我们才知道原来主编之前也做过老师,后来才改行去做了编辑。本来以为主编会问问学校的理念,教学等内容,没想到,他只给了一个主题,说一说从上班以来,自己与学生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儿。
人往往就是这样,平时发生的事情很多,但真让你根据一个主题想一件事情,可能还真不太容易想起来。回顾了来艾瑞德的这些年头,与孩子相处的时光,我找到了一个让我印象最深的故事。
由于我是科学老师,不带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比较少,与孩子们除了 在课堂上的相处时间外,其他的接触时间也不多,因此我着重想了自己带的学科活动。这两年带的最多,投入心血最多的学科活动是头脑奥林匹克,我想到了一个参赛的学生,他的名字叫做李品希。
这也是学校里一个非常知名的小朋友了,首先是他所在的班级,五六班,因为他们班数学老师的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做的非常的成功,因此每次校外有观摩课,五六班就是必听班级。因此,他们班孩子的整体素养较高。
头脑奥林匹克是一个各年龄段都能参加的一项世界赛事,我们参加的是组别Ⅰ的比赛,年龄段在7-12岁,去年带孩子们去参赛的时候,李品希是四年级,只有9岁。在学校放寒假后,我们又进行了一个星期的集训,每天早上8点半,家长将孩子送至学校,下午5点再将孩子接走。
第一天集训结束后,大部分的家长都已经将孩子接走了,只剩下李品希一个人,我就问他:你的妈妈什么时候来?
他说:“我自己坐地铁回家。”
我说:“你以前坐过地铁吗?家远不远?”
品希说:“坐过地铁,我家在荥阳。下了地铁还得转公交车。”
本来以为能坐地铁回家,应该是家不远,又刚好在地铁沿线上,没想到他每天上学放学的交通时间都得至少1个半小时。
我说:“那妈妈放心你一个人坐车来吗?”
他说:“妈妈会送我到公交站,下了车就到地铁站,无缝衔接,下了地铁站就到学校了,而且我也带了电话手表,有事情可以跟妈妈联系。”
听到孩子这样说,其实我的心里还是不放心的,我们是一所私立学校,来上学的孩子的家庭条件可以说都不错,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爸爸妈妈车接车送,没想到竟然还有这样的家长,让孩子自己上学放学,而且是在路程如此远的情况下。
后来跟品希妈妈沟通后得知,孩子非常喜欢这个活动,本来寒假期间,想要给孩子报一个辅导班,让孩子的文化课成绩能再提升一些,没想到孩子死活不去辅导班,宁可每天坐3个小时的车,也要来学校参加头脑奥林匹克的集训。
得知了这个事情后,我佩服于品希妈妈对于孩子意愿的尊重,也佩服于她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如果换位思考,让我们家的孩子独自跑这么远的路程去学校,我大概会每天接送,毕竟孩子的年龄也不大,只有9岁。
张姗姗老师也分享了一个故事。学校为了提高教师的书写水平,每天每个老师会写一黑板的古诗,由专人进行打分,张老师刚开始只能得到B或者C级,看到这样的评分,张老师也会有些失落,给张老师拿小黑板的学生看到了老师的情绪。
过了两天,张老师的写字评分变成了A,张老师看到这个A非常开心,写字时也更用心,字体一天比一天好。甚至有一天,评分还变成了A+,评分每天都有进步,字体每天也在进步。
直到有一天,给姗姗老师拿黑板的同学跟她说:“老师,你知道吗,你每天的A是我给你改的,因为我觉得老师也需要被鼓励。但是今天我没有给你修改等级,因为今天批改的老师,给了你A。”
听到这个消息,姗姗老师非常震惊,没想到还有这样的事情。也很感动于学生对自己的照顾。她说: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言。
听了老师们的温度故事,我的内心被爱包围着,每个孩子都像一个小天使,虽然有时也会调皮,但更多的时候,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温暖着老师,而老师也用更多的温暖回馈给学生,我们的学校就在这种温暖的氛围中不断的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