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知道自己差多少,缺什么,知道自己要跟谁学,学什么,要做什么…那就

知道自己差多少,缺什么,知道自己要跟谁学,学什么,要做什么…那就

作者: 每天都微笑 | 来源:发表于2020-12-17 07:11 被阅读0次

20201217  周四

*这则小故事,我早已通过不同的媒介,看了听了好多遍。

昨天,接孩子的时候,听孩子课外班的老师与一个家长交流时,老师提起了这则故事。

好巧不巧,我扣手机看微信的时候,又在郑委老师的文章里,看到了这则故事。

我都忍不住感慨起来,真是奇妙,晚上这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我又与这故事“偶遇”了两次。

(哪有什么偶然?突发?也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生活里的所有的发生和遇见,都是必然,对我们都有意义,都是恩赐给我们的礼物。它们不是来提点我们什么,就是来教化我们什么的;它们是对我们的滋养,支持,温暖…或是启发,触动,棒喝…

写下这些的时候,好像心里有点理解了,“要相信,一切都是深爱。所以,让我们学着耐心的,勇敢的,感恩的,不抗拒不排斥不控制的,收礼物吧”这句话的深意。

当这样的想法出现时,激动与欣喜,自我的心底,汩汩流出。)

*这个小故事,估计大家都看过,一看下面我从故事里摘录的这段话,可能都能想起一二。(所以我就不赘述了)

(摘录:

母亲对女儿说,

“一块地,不适合种麦子,可以试试种豆子,豆子也长不好的话,可以种瓜果,瓜果也不济的话,撒上一些荞麦种子一定能开花。因为一块地,总有一粒种子适合它,也终会有属于它的一片收成。”

*我再听再看这个故事,再品品这段话,突然有种“羞愧”,是的,是羞愧的感觉,还有强烈的自责。

因为,我不得不承认,我没有这位妈妈的这种信念与信心,“总有适合自己的种子和土地,总有属于自己的收成”;我目前的确做不到,如此的允许,接纳,等待。

太多时候,太多事儿上,我不管是对孩子还是对自己对别人,还有对结果,我更多的是或明或暗的要求,期待。其实,不用粉饰,说白了就是“贪婪”,就是我,不顾及眼前的人与情境,非要抛开现实与现状,总想妄求。一句话道出症结:我,想要的太多了!

想起前一段网上流传的一句“笑言”:学习使我妈快乐,我妈快乐,我才敢才能才有快乐。

好笑么?不不不,此刻,怎么觉得这话,说的多实在,多扎心哦。

*当然,受到触动,觉得自己没做好,觉得自己做错了,有羞愧和自责的感受,很正常。(现在,我开始学着辩识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不否定排斥它们,不压抑或试图马上扭转它们;而是,看到它们因何而起,承认它们,但提醒自己,尽量不纠缠或陷入它们过久。)

我看到自己的羞愧与自责,我承认自己之前及目前的确是没有这样的心态,说不出这样温暖支持的话,做不到这样的接纳和耐心等待。但我又一次知道且确认了方向,知道了还可以这么想这么说这么做。

我好像有点摸着了“知耻而后勇”的边儿。

知道自己差多少,缺什么,知道自己要跟谁学,学什么,要做什么…那就去学,去补,去做好了。

学习,让我们知道;

练习,才能让我们逐渐做到。

那就学,练,进而才能“优”呗。

*在郑委老师的文章里,有这么段话:

父母对孩子能力和才华要求不高;(所以孩子对自己一直都有要求)

父母充分放手让孩子去体验;(所以孩子有责任心,因为所有的选择是自己选的,自己要承担后果)

父母悦纳孩子的失败和错误;(所以孩子拥有失败后再试的勇气)

父母对孩子,对伴侣从来都是包容和帮助,不抱怨不推卸责任;(孩子感受到的都是暖暖的感觉——爱的感觉)

父母相信孩子一定行;(所以孩子从来没有失去过信心)

不关注结果,关注过程,这样的父母才不会急功近利。(所以孩子凡事都努力还有一颗平常心)

对于孩子,我们只能对他好,而不能期待他达到你认为的好,这是爱的最高境界。

*这段话,我反反复复的看了好几遍,又抄在笔记本上。

我也越来越觉得,其实,不仅对孩子需要这样,对自己,对别人,也是需要如此啊。

学着悦纳自己,悦纳别人。

做事,可以主动的做好准备,积极的尽力去做;但是不能预设和强求结果。

对人,多些相信,多些接纳,多些认可,多关注其积极面,多些鼓励和支持;但是,不能把自己的标准,要求,欲望,强加于他,不能让他替你的情绪,期待等买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道自己差多少,缺什么,知道自己要跟谁学,学什么,要做什么…那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uaq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