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是一名大一的学生,这天,三个舍友打扮精致叫她一起去唱歌,小A犹豫了一会儿,她想起明天就要考试了,其中一个舍友说“走嘛,不要那么不合群啊,我们还没四个人一起出去玩过呢,你要是不去,下次去哪我们也不带你了”。听到舍友这么说,小A犹豫了一会儿,最后还是答应了她们。
小B的舍友都是一群爱好打游戏的男生。每次小B想要好好学习的时候,都会被舍友的一句,兄弟,差一位,带你开黑带到游戏里去。转眼,四年过去了,小B的大学回忆除了及格线上的毕业分数,就只剩下和舍友一起打游戏的日子。可他刚毕业却面临着失业……
你害怕不合群吗?
首先,我们先搞清楚什么叫合群。词条解释,所谓合群,就是一种愿意与他人乃至群体在一起的倾向。心理学家表示,合群与恐惧有关,合群能降低恐惧,恐惧程度高的人比恐惧程度低的人更倾向于合群。所以当我们刚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以后,往往会通过和周围的人抱作一团来降低自己对陌生环境的不安和恐惧。
但是我们要注意,这里解释的合群是出于本人自愿,而不是违背自己的意愿强行合群。
为什么大多数优秀的人都不合群?
在心理学上有相当一部分研究证明,合群需要与成就需要呈负相关,成就需要的特点是关心和自我改善,重视能显示个人工作效率。合群需要的特点是关心他人的心理安适,关心与他人的关系。
所以那些所谓不合群的人相比较于他人,他们更注重自己的发展,所以他们在事业或者其他方面更有成绩。
毕竟,牛羊才结群,猛兽都是独自前行的。
在我刚刚高考完准备踏进大学校园之前,无论是长辈、师兄师姐、还是一些书上都透露出这样一个讯息:大学,就是拓展人脉的地方,一定要和大家打成一片,认识的朋友越多越好,以后工作后会有帮助的。
于是,原本自卑内向的我耗尽了所有的力气和方法对每个人笑脸相迎,跟同学热情主动,故意装作自己很外向的样子;在师兄师姐面前表现得乖巧听话;班级组织了什么事的时候都无比积极主动地去参加……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地融洽、和谐。生怕自己会被冠以“不合群”的名头。
为了合群,我看到舍友们围坐在一起看综艺的时候,我会默默收起原来想要看的书,兴致勃勃地搬张凳子和她们一起看;为了合群,我附和着她们说食堂的饭菜不好吃,跟着她们一起点外卖,结果不到一个月生活费就所剩无几了;为了合群,我放弃了自己制定的周末看书计划,就为了和她们一起出去唱歌逛街……
但是,我越来越觉得这不是真正的我,我开始慢慢不去参加她们的一些活动,这样的代价就是,我开始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早起、一个人跑步、一个人去图书馆自习读书。以至于后来一度有人问我是不是跟我舍友闹矛盾了,总是一个人,我笑着跟她们说,没啊,只不过大家生活方式不同而已,我一个人也挺自由的。
我想,相比起低质量的合群,我宁愿选择高质量的独处。
那你也许也许会问,这样你不会交不到朋友吗?
一个残酷的事实,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并不在于你对他人的友善程度,而是在于,你的实力强弱。人们普遍会对强者更加宽容,而过度的友善反而会被人当成事廉价的示好。
黄渤曾说,之前他还没出名的时候,遇见过各种各样的人,现在遇到的都是好人。
吸引力法则表明,当你足够优秀的时候,你会自然而然地吸引优秀的人和事过来。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心若浮沉,浅笑安然。
与其耗尽心思讨好来维护人际关系,倒不如先把自己提升起来,让那些美好的人和事自动来找你,你说呢?
我们最后会发现,在自己身上发生的所有事情99%对别人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如果为了所谓的合群而把自己的计划和节奏打乱,那才是最可悲的事。
从生到死,只有你自己对自己的生活有发言权,因为只有你是见证了整个过程的人。
生活是自己的,做最真实的自己,不必为了合群刻意去说一些、去做一些违背自己内心想法的话和事。
合你想合的群,说你想说的话,做你想做的事,不必勉强自己,也不勉强别人。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泥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