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越来越发达,人却越来越退步。
看新闻说,现在上网的人年龄分布和职业分布越来越广泛。
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谁也不知道手机后面的是一个人、是一条狗,还是一堆算法。
网络看似将话语权交给了每一个人。其实在大数据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变成数据分母,由数据分析,给成为分母的每一个人,设定同一套信息阙值。使每个以为自己足够独特的人,成为大数据需要的分母再进行数据分类。
平台为了数据流量,信息推送过程中,按用户的近期一周的关注点,进行分析,分析得到的结果后,按这个结果再给用户推送相关内容。
那么出现在同类用户眼前的,必定是同类型的博主信息和同质化的文章内容。
看似独特的思想都是,被分析后产生的。
看似话语权的空前自由,其实是同一语境下的不同表述。
而身陷其中的每一个人,都被这套数据逻辑“控制”着思维方式甚至表达。
偶尔,能见到的不同声音,势必会被淹没在无比巨大的同质化的声浪中。
在思想驱动的大背景下,所有人都开始变得焦虑,变得宜怒,变得道德标准下限不断拉高,变得不能容忍“异类”的存在。
当人的判断只剩下二元分法,那么,人的感知就会自动产生敌对情绪。
对自己对他人的主观判断,对客观事实的分辨变得过于容易。
所以,我们能看到各种貌似站在道德高标准的网民,以“暴动”、“批判”的方式对某一个具体的人进行口诛笔伐。
以前觉得在思想禁锢的时代出不了好东西,但看看现在的新思潮下,又出了些什么呢。
我最喜爱的书还是1991年出版的,最喜欢的电影居然还是2001年上眏的,最喜欢的动画更是1984年的!
查了一下时间,自己吓了自己一跳。
最近已经看不到可以给人带来启迪的好书;没有值得反复回味的音乐;没有值得让人留恋忘返的画展。
昨天找了本《庄子》放床头看,重拾前人牙慧。
睡看十几分钟,说不定还能,凭风展翅,好梦一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