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三伏遇阴雨连绵天,那还能不能做灸呢?

三伏遇阴雨连绵天,那还能不能做灸呢?

作者: 惠米丽 | 来源:发表于2019-07-13 14:10 被阅读0次

三伏遇阴雨连绵天,那还能不能做灸呢?

有一些朋友就会出现一些疑问,做艾灸下雨怎么办?因为下雨天,空气湿度比较大,而艾灸主要是排寒祛湿、补充正气的,那究竟下雨天能不能做艾灸?

大家总有这样的顾虑: 下雨后,气温低、空气潮湿,做艾灸时毛孔张开,湿气会进入皮肤,导致艾灸没有效果。其实不需要这样的多虑。

雨天里人体正气不足,体温下降,抵抗力下降,体内的病邪容易生发。而阴雨连绵,人们居处潮湿,涉水淋雨,稍不注意就容易造成湿邪入体而引发湿症。

而大家在做艾灸的时候、都知道艾灸是运用艾释放的热力和药力、通过打开的毛孔、然后进入到我们的体内。

俗话说:“湿遇寒则凝、遇热则散”,湿说白了就是水,我们都知道水的特性,一遇冷就凝结成冰一遇热就散发成水蒸气。

如果你体内的水遇寒凝结了,于是就堵在那里形成经络的不通,不通则痛,于是乎关节炎、风湿疾病就形成了。

而艾灸的话,正好是运用火的热力把寒给驱散,把瘀堵的经络给打通了。而且,三伏天热得很,人们的汗毛孔都打开了,这时候倾盆大雨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凉爽,湿气也很容易的进入了身体,更需要艾灸来防御及驱逐!

经常会听人们这样说:“千寒易除 一湿难去 湿性黏浊 如油入面”,是形容人体内湿气过重,让人精神无法提起来,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湿气被称为“万恶之邪”,湿气不除百病缠身。

湿气是让人们陷入亚健康状态的罪魁祸首之一,湿气会导致人的食欲下降,同时伴随着头晕眼花、胸闷腹胀等症状,还常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却不想饮水、倦怠乏力等气虚、湿困的表现。

现在的人都认为湿气的危害已经成为很多疑难杂症、心脑血管、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源头或帮凶,大家对湿气切不可掉以轻心。

而三伏天常下雨,湿气重,湿气进入体内的危害更大,主要表现在下面这几种情况:

1、伤害关节

湿在四肢、关节,四肢沉重,关节寒湿容易肿胀、疼痛,处在潮湿环境时会更加不舒服,因此有些人的关节像气象台一样,下雨天会特别疼痛不适。湿气进入关节,与“寒”相遇,会形成寒湿,是引发炎症,导致关节疼痛的重要原因。

2、带下病

体内湿气过重,容易导致脾虚,使得湿气下注,使得女性出现白带多,白带有异味等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炎症。

3、月经不调

经常居住在潮湿环境,或者经常让身体受湿受潮的女人,体质会比较差,在经期前后会有四肢疲倦,低热难退,月经量少,痛经等症状。

4、阴道炎

阴道炎除了和感染源有关之外,还与体内湿气有关。对于属于湿热体质或喜欢吃辛辣油腻等食物的人,容易造成内环境火大湿气重,从而使诱发阴道炎或导致阴道炎反复。这类人调理,要先从身体祛湿上下手。

5、肥胖+浮肿

湿气入皮下,会影响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降低脂肪燃烧效率,从而导致肥胖。过多的湿气滞留在体内,加重脾运化水湿的负担,就像马车超载一样,有时甚至会影响肾的利尿功能,严重的可继发全身浮肿。

6、影响排泄

湿在肠胃,肠胃容易闷胀、比较没有食欲,大便稀糊或比较黏腻,容易黏在马桶上冲不掉,有些人甚至会出现腹泻的症状。中医说,“湿气如裹”,湿气重会影响细胞间的通透性,就像一床湿棉被盖在人的身上一样,会让你常常有头沉、无精打采的感觉。

7、皮肤病

湿在皮肤,当湿气困滞于皮肤,皮肤容易浮肿或诱发皮肤疾病,如许多人夏天容易出现湿疹、汗疱疹等皮肤问题。

如果您近两周内常有以下表现,就说明体内有湿,需要治疗了。

一、头部沉重四肢乏:

湿性重浊,其特点就是沉重,失眠,记忆力下降,易怒,烦燥。

二、口中发黏舌苔腻:

感受湿邪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口中发黏。

三、胸腹胀满小便不畅:

湿为阴邪,易滞留脏腑,阻碍气血运行致脘腹胀满,脾胃功能失常。湿邪停于下焦,则小便短少而不舒畅。

四、下肢浮肿便溏泻:

常表现为下肢浮肿,朝轻暮重,大便不成形,而且粘滞,容易粘马桶,便完后感觉不爽。

五、脚缝痒,起水泡甚至溃烂:

三伏天,是排湿、排寒,调理身体黄金时间,三伏天不仅天气炎热与闷热,正值长夏季节,而且雨水增多,水气上腾,湿气极盛,这时候我们身体很容易被湿气入侵。

但三伏天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人体阳气最盛的阶段,我们的新陈代谢比较快,血液循环也快,因此也是祛除湿气的好时机。所以,体内有湿气的朋友们,一定要抓住三伏天这段时间,好好的祛体内的湿气,冬症夏调,这样的话,身体才会更健康,更好的度过秋冬季。

艾灸祛湿

1、取穴,中脘、关元、天枢(双侧)等穴,

2、胃俞、脾俞等穴(双侧),可觉热感透至深部并扩散至整个腰背部。

3、艾灸承山穴,艾灸承山穴可以运化水湿,固化脾土。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就是承山穴的位置。

4、艾灸三阴交穴。三阴交穴系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之会(三条阴经的交会穴)。通调脾、肝、肾,是为妇科必灸穴位。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调肝补肾。亦有安神之效,可帮助睡眠。三阴交穴的位置: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5、艾灸阴陵泉穴。艾灸阴陵泉穴具有排渗脾湿的功效,有缓解治疗晕眩、腹水、腹痛、腹胀、腹泻、食欲不振等作用。阴陵泉穴的位置: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

6、艾灸足三里穴。艾灸足三里穴能生发胃气、燥化脾湿、健脾和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升降气机,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等作用。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中指)处。

7、神阙穴。艾灸神阙穴,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之功效。神阙穴的位置:即肚脐,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它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

传递健康!传播爱❤️❤️❤️

1、不要喝大酒

这是加重“湿毒”的关键因素,从中医上来讲,酒助湿邪,因此酒精尽量要少碰,更不能借酒浇愁。

2、避免老坐着

久坐会使人的脑供血不足,导致脑供氧和营养物质减少,加重乏力、失眠、记忆力下降等,还会引发全身肌肉酸痛、脖子僵硬和头疼、头晕。

3、保证足够的睡眠

从中医角度来说,睡不够就是脾虚的症状,睡好觉也能让我们的身体更轻盈。建议每天晚上11点前就睡觉,每天增加一些运动会让你的睡眠质量更高。

4、要多运动

运动少的人常会出现身体沉重、四肢无力等湿气大的表现。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身体还可能出现疾病。适当运动,如跑步、健走、游泳等,可促进身体器官协调运作,加速“排湿”。

相关文章

  • 三伏遇阴雨连绵天,那还能不能做灸呢?

    三伏遇阴雨连绵天,那还能不能做灸呢? 有一些朋友就会出现一些疑问,做艾灸下雨怎么办?因为下雨天,空气湿度比较大,而...

  • 2018三伏灸时间

    2018年三伏天灸时间是什么时候呢?三伏灸是在三伏天时进行天灸治病的方法,是中医时间医学、针灸学与中...

  • 三伏灸

    三伏灸是中医学里最具特色的伏天疗法,属于天灸疗法中的一种,因为治疗的时间是每年的三伏天,所以称为三伏灸。“天灸”是...

  • 『答灸友问十三』 三伏天补的是啥?

    前几日,我有个灸友问我,三伏天灸是啥意思,补的是啥? 我想想,每到三伏天,各大医院都开始做三伏贴,三伏灸,但是都是...

  • 福州三伏灸选哪家,冬病夏治的三伏灸

    ​小暑过后,进入三伏天,2017年的三伏天共40天,比往常多了10天。该做三伏灸了,在福州做三伏灸选哪家好呢?福州...

  • 三伏灸与三伏贴的区别

    每一年炎热到来,三伏灸三伏贴就非常火,许多 人都了解“三伏天灸”,大力支持“三伏灸”。但还是有许多 人要觉得一头雾...

  • 话说三伏贴

    又到一年三伏季,中医冬病夏治理念推行的最好的要数三伏贴了。伏贴治疗也称为“天灸”。 一、什么是天灸 天灸疗...

  • 天灸

    自去年三伏之后持续天灸了半个月之后,整个冬天都不像往年那样怕冷,就暗暗下了一个决心,今年三伏天灸起来。 所谓天灸,...

  • 伏灸

    伏灸 伏灸,即“三伏天灸”的简称,即是在三伏天时进行天灸治病的方法,是中医时间医学、针灸学与中药外治相结合的一种疗...

  • “三伏灸” 来啦!调理身体正当时

    何为“三伏灸”? 简单的说,三伏灸就是三伏天艾灸疗法的简称,是预防虚寒性疾病的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方法。 三伏天是一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伏遇阴雨连绵天,那还能不能做灸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aop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