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微信之父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发表了长达4小时的演讲,总结微信8年。这是我第一次认真的听完4小时的演讲,坦白说,张小龙不是个很好的演讲者,没有抑扬顿挫,没有声文并茂,没有高大上的词汇,也没有绚丽的PPT。全程就他一个人,面对5000个观众,双手紧握,语速很慢,似乎在对每一个即将要说出的词句的再次斟酌,也像是在面壁思考,自言自语。我用1.5倍速看才等于正常语速。
几天前,罗胖和吴晓波也进行了个人演讲,相比较他俩说的趋势,战略,思维模型,商业模式等等,张小龙的演讲要朴素得多,他系统性的介绍了微信在做什么,做这件事的初心是什么。他向用户传达他的产品价值观,一切以用户为中心,珍惜用户的时间,尊重用户的选择。微信是一个工具,是一个生活方式。
当然,微信作为一款已破10亿用户的产品无疑是成功的,这成功除了背靠腾讯这颗大树,马化腾信任支持外,和张小龙的产品观是分不开的。他从微信的诞生到朋友圈、公众号、小程序等等,介绍了做此功能的原动力及背后的思考。
首先,什么一款好产品呢?用苹果设计师拉姆斯的设计10原则来说,如下:
1.好的产品是有创意的,必须是一个创新的东西。
2.好的产品是有用的,它不是没有用的东西,要对人必须有用。
3.好的产品是优美的,它必须优美感很美,你会喜欢它。
4.好的产品非常容易使用,不难用,没有说明书一看就会。
5.一个好的产品是含蓄的,并不招摇的,含蓄,大家体会什么是含蓄。
6.好的产品是诚实的,我们经常说要对用户很诚实,大家更容易理解一个APP什么样是诚实的,但是不知道这个原则对于硬件产品,怎么对用户保持诚实。
7.一个好的产品经久不衰,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迅速消亡。
8.一个好的产品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9.一个好的产品是环保的,或者说是不浪费太多资源的。
10.好的产品会尽可能少的体现他的设计或者说少即是多。
一个好的产品,更多的是人性的折射,满足人性的需求。对比12年的微信公开课,这么多年,微信的产品原则从来没动摇过。不做广告、不为流量红利去消费用户的注意力,无论是朋友圈,还是公众号,小程序,都不会做主动推送,而是由用户主动关注订阅或是取关等。
微信是一个工具,是一个生活方式,通过扫一扫获得信息;通过摇一摇接触一个人;通过看一看,了解你的朋友;通过搜一搜,获取问题答案。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的工具,工具融入生活,改善生活,创造更大价值,赋予更多能量。
当然,除了看到微信好的一面外,作为微信的深度用户,也有担忧。最初的微信完全是熟人圈子的社交,但随着好友的扩载,更多的是工作关系、弱关系的链接,出现了关系过载现象。朋友圈几千好友,而知己好友不过两两,更多是点赞之交,露水情缘,这样的社交关系可能给用户带来社交压力。从长远看,对微信也不是一件好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