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琅读书声去哪儿了?

作者: 图图1513 | 来源:发表于2022-01-08 07:45 被阅读0次

    在高中做老师的,不知道发现没有,现在的教室里很少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了。尤其英语老师和语文老师,因为一般都有早读,早上六点七点吧。这个时间段,要搁在二三十年前,教室里必定是群情激昂,书声琅琅。而今我们看到的是,蔫头耷脑,昏昏欲睡,几乎没有声音,加上老师自己在内,能有几个大声读书的,但氛围不再了。

    领导把原因归结为老师的任务布置得不够具体,或者是没有相应的检查督促措施。实际上非也,老师即便是按照要求把任务明确地写在黑板上,找单个学生检查背诵的情况,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读书状况不佳的现象。老师即便是什么都不用干,一节课不停地转悠、监视、提醒、叫醒那些一头载倒在座位上的学生,也对改善读书声音无济于事。读书声音瞬间变大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班主任或者校长突然出现在教室里,但班主任或者校长的突袭只是临时且短暂的行为。

    我以为根源在于学生已经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即他不爱学习了,不爱读书了。也就是说没有内驱力,自然就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一个学生如果不能爱上学习,又不能摆脱学习,那么他是痛苦的,他无聊的时候很多。他之所以无聊,是由于他不明白学习的意义,人生目标模糊,所以他不爱占据他很多时间的去学习。表现在早读上,读书就成了万般无奈的鸡肋,根本提不起精神头。如此,效率极低,心情极糟。

    不独早读,现在学习的诸环节莫不如此。老师从一部分学生的身上根本看不到学习的劲头。这符合人的性情。人只有在自己特别乐意做的事情上,才能获得更多补益。强迫的时间再长,人们也难养成奋发进取的习惯,一旦强迫的外力消失,行为就自动消失,人就会从泥潭中跳出,获得解放。自愿的时间再短,人们也乐于接受,甘之如饴,即使没有外在力量催逼,也能坚持去做。

    学校在激发学生斗志和学习兴趣方面无动于衷吗?非也,相反,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抽出时间举行各类活动以调节学生情绪,鼓舞士气。但在学生看来,活动归活动,跟课堂学习没有一卢布关系。活动就是活动,活动时斗志昂扬,活动结束一切都跟着结束,学习是另一回事,与活动并无关联。成人礼搞得红红火火,大家都感动得稀里哗啦;接下来的课堂该犯困照样不耽误。刚刚发过的誓言,转过身忘得一干二净。课前发誓、唱歌,精神抖擞,气势如虹,发完誓、唱罢歌,开始上课了,照旧蔫头耷脑。

    老师会感觉太分裂!实际上,学校的思想教育情绪疏导,归根结底就一条——煽情,而煽情根本不是教育,煽情一定要借助情感的极端化和夸张化才能达到瞬间激发感情的效果。这种由极端手段激发的情感本身是极端的,来得快,去得也快,不可能沉淀为品质。这种煽情的次数多了,还会导致孩子的情感麻木,产生荒唐感,甚而至于厌恶,走向教育的反面。现实正是如此。

    所以,我以为课堂上失去琅琅的读书声只是表象,根子在学生对学习行为的终极结果的质疑与不抱希望。一个人自己不燃,旁人谁也没有办法。另一面不从源头解决问题,头疼医头的做法甚至连驯兽也称不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琅琅读书声去哪儿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aqe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