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晚饭,像往常一样刷着朋友圈,突然,一位“圈友”发的一张图片吸引了我,那是一张我妈和小侄女的合影。再仔细一瞧,发这张照片的正是我妈。
“老妈什么时候学会发这种带照片的朋友圈了,进步够快的啊!”我在心里嘀咕着,也在设想着老妈当时在某个旁人的指导下发出这条动态的开心和激动,虽然同一条状态发了两次(此处有偷笑的表情)。
老妈第一次用微信,还是17年春节,当时我休假在家,每天没什么事,就是玩手机、刷微信,当时并不会使用微信的老妈见我每天玩的投入,便问我玩的是什么,“说了你可能也不懂,这个叫微信,就是聊天用的。”我随便给她介绍了一下,“哦,没玩过,不晓得是什么玩意。”她的语气中透着一丝失望。
老妈一辈子都在农村,她经常给我讲当姑娘时候的事,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多读几年书,导致现在没文化的自己跟有文化的儿子在交流上出现“台阶”。但她又是个要强的人,家里的房子拆了建、建了拆,折腾了6遍。去年春节前,琢磨着我可能会结婚了,就又把老家的房子重新装修了一下,完了就跟我诉苦,说是房子就这样了,再也不动了。因为农村人都把房子当作“面子”,为了面子必须想法设法。如今,因为一个微信,感觉自己跟儿子之间的代沟变大了,内心的不甘可想而知。房子都能搞定,还搞不定一个微信软件。我想这就是老妈当时内心的独白吧。
“你教教我呗,你哥给我买的这个新手机看起来还蛮高级,应该可以玩这个吧?”坐在火炉边,我从老妈口中第一次听到了一种不再像以往一样带有命令语气而是恳求的“要求”,我有点不耐烦,“你学这个干什么,又用不上。”“你教会我了,以后我们也可以在微信上聊天了啊,有时候电话不好讲的,就可以在微信上聊了啊!”说着,她把手机递给了我。我在心里想着,有什么不好讲的,不就是想变着法的催我早点结婚嘛。但是转念一想,能让她学会微信,可能会给她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乐趣,那样也许更方便我们沟通了呢。“好,我来教你,你看着啊!”
从教她联网开始,先下载软件,然后又申请账号,添加好友,拉她进群,教她刷朋友圈,不到一个小时,她就慢慢“上道了”。就像捡到了宝一样,刚学会发语音消息,她就迫不及待地给自己的几个朋友一一送去问候:我小儿子教会我玩微信了,你吃饭没有啊?虽然问的都是国人见面常问的问题,但那种场景还是不免让我心里一阵心酸。老妈这一代人真是命苦,从出生到现在就没过过几天舒服的日子,生活教会他们最多的除了勤劳之外,就是省钱。现在老了,身体上可以稍微轻松一点了,但似乎已经赶不上时代发展的快车,慢慢地被新鲜事物甩在了后面。
老妈学会了使用微信,我的假期也快结束了。从离开家的那一天起,我的微信聊天界面,便经常会出现老妈的头像,由于不怎么会打字,所以她一般都是发的语音。内容也都很普通,大抵都是“吃饭了没有?”“你在干什么?”有时候由于工作忙,不方便听语音,或是来不及听她发的语音,她也会不厌其烦地多发几次。
对于我们这些老微信用户来说,发朋友圈似乎更加慎重、更加有内涵、更加“精致”了,那种吃一顿饭、买一件衣服都要发个圈的时代,似乎早已过去。但恰恰是这些我们认为过时的“玩法”,对于刚学会微信,急于和自己的儿子建立关系的老妈来说,却很新鲜,很有趣,甚至乐此不疲。
现在,老妈时不时地会发一些简单的表情,也会在群里和家人一起聊天了,虽然发出的文字略显生硬,但透过文字传递出的那种欣喜的表情,我却能非常清晰地看见。也许,有的时候,我们真的应该等一等,步子太急,隔代之间的交流往往容易出现危机。只要我们放慢脚步,等一等,就会发现那正在努力追赶的亲情,会温暖你、打动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