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上班这点事儿
为什么要论资排辈?

为什么要论资排辈?

作者: 爱做饭的吴轲 | 来源:发表于2018-08-09 10:29 被阅读56次

论资排辈,不管你是反对还是赞成,都得想想它为什么存在。

 

以前有个春晚的群口相声叫《五官争功》,嘴、眼、耳、鼻,都说自己劳苦功高,要求“上调”,结果争到最后也没评出个谁高谁低,这没法评啊,都是重要岗位,评了谁,都是得罪其他人,犯了小脾气撂挑子咋办?换句话说,没人服众。

这个时候,领导其实就犯难了,他的任务是要保持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为一个评优评先闹得团队离心离德的,那后面的活儿也没法干了,这时候需要一种尽量对所有人都相对公平的选择方案。

不是应该按贡献大小来评价一个人吗?

有些人会以为这个标准可以按照绩效指标来,但绩效选拔有个问题,那就是绩效标准强调的是“结果”,这本质上是一种短期行为,只有快速看到结果的行为才会产生业绩,类似形象塑造、维护领导威信、或者开除潜在的害群之马这类间接的有益行为,就很难得到绩效的肯定。人人短视的结果,肯定不是组织之福。那我们把这些都思考进去设计绩效如何呢?那会涉及到多少变量?这些变量有多少是不可控的?可能最终能成型的评选标准对其他人来说也基本就成天书了。

那学历高也不好使吗?

也有人说可以靠能力,靠学历或者说资格证书来选拔。但是假设有一群员工,一个颜值高的、一个能说会道的、一个体力好的、一个文笔强的、一个酒量大的、一个点子多的、一个算账清的,所有人都有相应的能力证明,那么这个时候用什么标准来对他们的能力价值进行评判呢?而学历和证书的问题呢,相信大家都见过高分低能的选手类型,而且过度依赖证书,带来的就是证书造假和应试思维。

 正视一个事实,并不是所有人都秉公办事

还不得不考虑到的:在升职关系到实现个人经济实力飞跃,以及个人权力极大增强的环境中,是否有人会动歪脑筋,业绩造假啊、贿赂上级啊,都会给选拔工作带来巨大的阻力和压力,万一没抗住妥协了,这大堤差不多也就塌了。曾经有个大官想了个主意:抽签。万历年间的孙丕扬孙尚书,身为吏部天官,创建了“掣签法”来进行大明朝干部的工作安排(科举是考资格证书,不涉及具体岗位),不论能力不论学历不论性格不论家乡反正一切看命。特别不靠谱对不对?后来孙尚书下岗了,不用“掣签法”了,用什么呢?用保举法,也就是大臣们推荐,这里面操作空间就大了去啊,后来基本到了明码标价买官的地步,那后果就很严重了,天下都乱了,后来崇祯一看这样不成,都是买上来的官只盯着肥缺去,后来又启用了抽签定岗,虽然不能辨才任官,但关键是制止了放任营私的弊病。

当然抽签的方法确实是不靠谱,最起码人职匹配根本做不到。

存在即合理,论资排辈的“理”在哪?

这时候,论资排辈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

 首先它简单公平一目了然,而且岁数和资历都很难造假,是一个可测量的硬指标。

其次,机会均等,人人有机会,从长期来看,给了所有人一个奔头儿,虽然会助长“混日子”的思想,但是因为与所有人的“终老”相关,那么大家也都会自觉维护整个组织的整体利益,最起码不会为了短期的收益(不大那种)去破坏组织利益。同时,这也会让大家逐渐接受和认可组织的长期价值观。——而且吧,各位体制内的朋友们,你们现在真的能在各种考核下“混日子”吗?

 在一个长期存在的大型组织中,很多资源被消耗在了内部沟通之中,但是为了保证有效控制风险,必要的层级审批制度,和多部门掣肘的权利结构又必须存在。这种情况下,对组织结构的熟悉程度、和关键人物之间的熟悉程度、对办事流程的熟悉程度,是老同志们重要的价值体现,毕竟对能力和忠诚度的信任感,只能靠时间来积累

这种方法因为足够公平,且在很大程度上回避了主观判断带来的责任压力,所以对选拔人才的领导来说,来自各个方面的阻力也最小,最起码现在的各位大佬都是这个体系的受益者,他们不会主动破坏这个成就了他们的规则。

 考虑到年轻人追求快速成功的热情和工作的实际需要,还可以利用独立考察奖项和自由退出机制(哎呀反正我也升不上去,急死我了,辞职算了),来筛选出有足够能力,同时还认同组织价值观的新生力量们。    

 

当然,以上这些考量的成立,都需要这个组织是长期稳定存在、内部升迁空间足够、后期福利足够有吸引力、尊重员工历史贡献为前提的。

像某些能够给年轻人足够发挥空间、快速升职的机会,但是你一旦前进速度下降立刻翻脸让你自动走人的机构来说,是不适用也是不需要的。

相关文章

  • 为什么要论资排辈?

    论资排辈,不管你是反对还是赞成,都得想想它为什么存在。 以前有个春晚的群口相声叫《五官争功》,嘴、眼、耳、鼻,都说...

  • 论资排辈

    日前到某法院开庭。一个法官年龄稍微长了一点。一个法官助理,比较年轻,充其量三十岁,充当书记员角色。 ...

  • 论资排辈

    论资排辈在当下算是个贬义词,现在干部选拔任用追求的是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这是个很好的干部晋升机制,值得推...

  • 零零叁肖谜

    眉飞色舞 口是心非 论资排辈

  • “论资排辈”很要命

    说起工作中“论资排辈”的现象,应该足够大家吐槽个一千零一夜吧。 在学校,这种现象更加明显。 “小张,你去把这几套试...

  • 你所在的组织讲究“论资排辈”吗?

    过去常常听人吐槽,国企、央企存在严重的“论资排辈”现象,啥叫论资排辈呢?就是说这个地方谁的辈分高谁的地位就高。单说...

  • “论资排辈”陋习教你读书方法

    ###元概念 今天周二,咱们一起继续读吴思的《潜规则》第8章——论资排辈也是好东西。 论资排辈怎么会是好东西呢?这...

  • 论资排辈,管你是谁

    一转眼,在现在的公司已经工作六年多了,从刚入职大部分人称呼小静,到有人称呼静静老师,也有人称呼静姐,自...

  • 让年轻人先发言

    为什么要让年轻人先发言啦?在中国,大家相信经营,论资排辈,年轻的话很难受到重视。 可是犹太人的想法却不同,他们相信...

  • 潜规则(二):论资排辈也是好东西

    昨日看到潜规则的《论资排辈也是好东西》一章,感受颇深,一起来细细咀嚼一下古人是怎样“论资排辈”的。 其中有两位典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要论资排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arq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