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又可以分为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
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如快乐、喜欢),自然会产生高兴、愉快的心境,这有利于我们身心的发展。
而在消积情绪状态下(如恐惧、愤怒、痛苦、忧虑、难过、讨厌),消极的情绪会减弱人的体力与精力,活动中易感到劳累、精力不足、没兴趣,思维迟钝,判断能力下降,消极的情绪还会降低人的自控能力,遇事易冲动、不理智,常会做出一些事后令自己后悔的事。
那么,不良情绪是怎么产生的?中学生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有两大方面: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这两方面又分为若干层次。
【孩子们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
主观原因
1.自身性格造成的。
人的性格有内向型、外向型和介于内向外向之间的性格。外向型性格开朗、活泼,喜欢倾诉和语言表达,自己有了不顺心的事喜欢和朋友一吐为快,这种人不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内向型的人经常自我剖析,做事谨慎,深思熟虑,疑虑困惑,交往面窄,害怕困难等等。这种性格的人往往会出现各种不良情绪。介于内向外向之间的性格,如果内向性格占了上风,结果和内向型的人一样,会出现不良情绪。
2.自身素质造成的。
自身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等。因身体素质差,同样一件事情同龄人能做的而自己由于身体原因做不了,就会产生自卑心理,出现不良情绪。因文化素质低,认知程度差,遇到某件事情不能够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总往坏处想,又不愿意和人交流,这样就出现了不良情绪。
3.自身兴趣爱好造成的。
中学生自身兴趣爱好的差异也会影响情绪的波动。比如,有的学生兴趣广泛,他们的不良情绪可以通过这些兴趣进行调节,而兴趣少,甚至没有什么兴趣爱好的学生,他们无法排解心中的郁闷和不快,这样长期下去,就可能产生不良的情绪。
客观原因
1.家庭教育的消极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发展。
国外研究表明:如果父母自己有不良行为习惯;文化教育水平较低:对孩子过分严厉,孩子缺少关怀与支持;婚姻破裂或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中,那么孩子更可能形成不良行为。
现在的许多学生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娇惯、纵容、溺爱,致使孩子任性、懒惰、自私,在生活中不能自理,不能与他人和睦相处,使学生处处以自我为中心。
自私是不健康的自我观念,同时又是其他异常心理和行为的根源。
部分父母希望能“棒槌之下出孝子”,对子女教育非常严厉,孩子一旦做错丁点儿事情不是打就是骂、甚至挨饿,这样的教育使孩子不是懦弱、自卑,便是冷漠、攻击。
还有的父母忙于工作,特别是那些经商的父母常年在外,只是及时的满足、充裕孩子的生活花费,却缺少交流,使孩子缺少约束、缺少关爱,缺乏对别人的理解。
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更大,不是对子女过分放纵、溺爱,就是对孩子随意打骂,使孩子缺少温馨的家庭教育环境。
2.学校教育的不均衡。
由于中考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很多学校往往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健康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不少学校因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健康教育,或者开设了健康教育课,也往往流于形式,形同虚设。有的学校随便指定一名教师做心理咨询工作,缺乏必要的系统的专业知识,咨询工作缺乏科学性。还有的学校在教育上采取严加惩罚,简单粗暴的方式,致使一部分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恶化了他们不健康行为。
据调查相当一部分学校忽视德育教育。工作起来没有针对性,没有实效性。班、团活动课全部改为自习课,甚至用来上文化课,兴趣活动课取消,甚至音乐、体育、美术也靠边站,周六、周日补课;把文化课的分数进行排名,分数高的代表什么都好,忽视了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3.对问题孩子未采取必要、有效的措施,使这部分孩子找不到归宿感。
比如:吸烟、喝酒、敲诈、经常旷课、夜不归宿,甚至少部分孩子在校还参加打架斗殴。
而学校及家长对这些孩子只是采取简单的教育方式,教育效果几乎为零。导致他们自暴自弃,看不到自己的优点。这种被家长打骂、被老师指责、被同学孤立的孩子,没有归属感,致使他们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孩子几乎每个学校都有。
4.社会环境的影响。
如:内容不健康的书籍、影视、街头聚赌、勒索,还有舞厅、酒吧、网吧、电子游戏厅、卡拉OK厅等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有极大的负面影响,大众媒介的不正确导向也潜移默化的使孩子们产生消极影响。
以上四点是孩子们容易产生不良情绪的客观因素也是重要因素。
【家长对孩子们不良情绪的调节措施 】
认识青少年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不是目的,目的在于根据原因找出调节中学生不良情绪的措施,我们家长可以从八个方面人手对孩子们进行不良情绪的调节。
1.我们家长要帮助学生找到自己情绪变化的规律。
掌握了这个规律,可以预防不良情绪的产生或调节不良情绪。
2.要教育开导孩子敢于面对不良情绪。
逃避引起消极情绪的境地,是人之常情,但一味的逃避对消除不良情绪毫无帮助,只会加剧不良情绪的体验。
比如厌恶学习,采取旷课逃避,这种方式可以快乐一时,快乐过后是更多更强烈的焦虑和紧张。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找到厌恶学习的原因,请求同学或老师的帮助,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并逐一落实。
3.帮助孩子进一步认识影响自己情绪波动的情景,修正认知结构。
心理学研究表明,刺激情景本身不决定情景的性质,是对刺激情景的认知决定情绪的性质。
例:两个同学犯了同样的错误受到老师的批评,其中一个同学很快认识到是自己做得不好,决心改正,情绪很快恢复了平静。另一个同学则不然,他认为自己倒霉,运气不好,老师偏心等等。并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久而久之这个同学就成了不受老师同学欢迎的人了。
这种外归因造成他事事在别人身上找原因,人际关系也随之紧张,人际关系进而又影响到他的情绪,周而复始,恶性循环。究其根本原因是要改变其归因方式、认知结构,才能从根本预防或者缓解不良情绪。
4.告诫孩子在不良情绪产生时,要学会合理的宣泄。
不良情绪是不能完全预防和消除的,那么当不良情绪产生时,能够合理的宣泄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亲人亡故,投入的哭泣可以缓解痛苦;告知父母和或好友“我今天难过极了”,在倾诉过程中释放痛苦;找个山顶用尽全力大声呼喊,也可以释放压抑的心情。
5.教孩子学会放松。
找个安静地方,从头部开始,依次面部、胸部、腹部、四肢、手、脚,让每一块肌肉紧张再放松。仔细体会放松的感觉,每天10分钟训练,不仅可以缓解紧张还有利于身心健康。
6.提醒孩子们要利用“阿Q”精神。
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就是这个道理,这种酸葡萄心理,可以作为权宜之计,冲淡内心的痛苦,使心理平衡。但这种方法不宜过多使用心理平衡之后,应积极主动进取,使心理达到真正的平衡。
7.要孩子们学会幽默。
幽默是精神的消炎剂,能使人更好的适应环境。不良情绪到来时用幽默去抵挡,你会觉得不良情绪退之千里之外,好情绪悄然而至。
8.帮助孩子学会精神转移法。
情绪不好时有意识的转移注意力,如看电影、听音乐、健身、参加自己喜欢的公益活动,会使紧张的情绪松弛下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