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建模基础

建模基础

作者: WILL_HUNTING | 来源:发表于2019-07-05 20:57 被阅读0次

认识一些基础概念

2.1 建模

通过对客观事物建立一种抽象的方法用以表征事务并获得对事物本身的理解,同时把这种理解概念化,将这些逻辑概念组织起来,构成一种对所观察对象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的便于理解的表达。

怎么建模?模是什么?

怎么建模:用例

模是什么:确定了抽象角度下的场景模拟

  • 问题领域 = \sum_{1}^{n} 抽象角度
  • 抽象角度 = 问题领域边界之外的参与者的业务目标 = 业务用例
  • 业务用例 = \sum_{1}^{n} 特定场景
  • 特定场景 = 静态的事务 + 特定的条件 + 特定的动作 或者
  • 特定的事 = 特定的事务 + 特定的规则 + 特定的人的行为

2.2 用例驱动

整个软件生产过程就是用例驱动的

用例驱动——归纳

在统一过程中,一个用例就是一个分析单元、设计单元、开发单元、测试单元甚至部署单元

用例可以驱动的内容包括:

  • 逻辑视图

用例实现、子系统、包和类

  • 进程视图

分析设计视图

  • 部署视图

“人”、“事”、“物”、“规则”是如何部署在物理节点(主机、网络环境)上的。

  • 实施视图
  1. 列举实施模型中的所有子系统
  2. 描述子系统如何组织为层次和分层结构的构件图
  3. 描述子系统间的导入依赖关系的图解

2.3 抽象层次

抽象有两种方法:自顶向下,自底向上。

  • 自顶向下:演绎
  • 自底向上:归纳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主体应当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用少量的概念覆盖系统需求,再逐步降低抽象层次;同时应当辅以自底向上方法,通过总结在较低抽象层次的实践经验改进较高层次的概念以提升软件质量。

自顶向下:业务建模->概念建模->系统建模->设计实现

2.4 视图

视图用于组织UML元素,表达出模型某一方面的含义。

说明不同的方面:用例图、对象图、类图、包图、活动图

2.5 对象分析方法

  • 一切都是对象

  • 对象是独立的

  • 对象都具有原子性

封装

  • 对象都是可抽象的

  • 对象都有层次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建模基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asy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