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每天都在追的公众号有三个,其中一个就有每天阅读量达到10万+的连岳老师。最近他的推送文章接连几篇都是关于教育,大概正是期末考试季 ,家长们多是焦虑,这样的文章正契合时机吧。
今天推送的文章,让我们学会倾听。其中一段是这样的:
我们都当过孩子,同样的压力与崩溃,多少都有体验。多年后,有了成年人的角度,视之为小事和“矫情”。是的,我们有了更大的责任,更痛的痛苦,将少年的事比较得又小又轻。但少年的船还小,少年的烦恼于他就是大风浪,他很容易觉得自己不被理解,烦恼之上又加烦恼,一团乱麻再被扰乱。他呼救,我却戴着耳机听摇滚,这种沟通的变形与隔绝,是我们在成长与教育中最难解决的。
这段文字让人看了动容,因为他是如此体贴,又直指问题核心。求助者与能力者,没有一条畅通的路径完成沟通,少年困于自己的烦恼,大人却不能底下身段,学会倾听,学会用同理心共情。
我之所以触动,是因为我也常常犯这样的错。就在今晚,孩子说考完试想约同学一起逛街,要用手机。我毫不犹豫的拒绝了他,让他觉得不可理喻。他一直闷闷不乐,心情跌落谷底。想来,还是我太简单粗暴,没有站在他的立场去思考。一味地控制指挥,孩子将永远是孩子。。
马上放寒假了,连岳老师推荐大家读这本书,我毫不犹豫的下单了,我想读书该是获取外部信息或是滋养灵魂最低成本的路径了。连岳老师是这样推荐的:
孩子们陆续开始放假了,我建议他们读一读赫尔曼·黑塞的小说《悉达多》。很多成年人也没有读过这本杰作,所以也请一并阅读。
这本小说以悉达多·乔达摩为原型,虚构了佛陀一生的悟道过程。一个静心阅读者,这本书一天应该可以看完,时间虽然快,结束的时候,你却像读了许多书:一个成长故事,一本诗集,行云流水的哲学感悟,另类的心理学著作,安慰人心的教导,学习的方法论,亲子关系的案例剖析,自然的颂歌,不一而足。你的思维指向何方,它就能提供某方的素材,它像镜子,你可看自己,它像ATM机,你能取钱。
黑塞巧妙地把悉达多·乔达摩分成两个人物,乔达摩是佛陀,悉达多是求道者,这象征我们具备最高等智慧,我们是自己的出发地,也是自己的目的地,人的一生,就是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理解世界,都是理解自己的注解。
悉达多早早听闻佛陀的教诲,但他并未皈依。道理虽好,我要自己过这一生。未验我体检的道理,只是我的衣服,不是我的血肉,学舌无法让我悟道。他恋爱,经商,发财,放纵,悔过,绝望,他甚至像许多不小心的年轻人一样,意外有了个孩子,他也如无人理解的痛哭者,一度想要自杀。他在红尘中打滚,他在红尘中生长。众生的痴狂曾令他不解,这痴狂的热爱与专注又化解了他的冷淡与恶意。河流曾是他的障碍,最后成为他的老师。船夫摆渡了他,他最后成为船夫,摆渡世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