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2-11-07

2022-11-07

作者: 一弯静水流深 | 来源:发表于2022-11-06 14:20 被阅读0次

                《儿童阅读三十讲》后记

          早安新网师中大家讨论:“新网师、新教育不应该将教师培训成只会在书房读书的教书匠……教师更应该走出书房去实践。”其实,“只会在书房里读书的教书匠”,不仅不是新教育的培养目标,而且与新教育的宗旨违背。新教育四大精神之一是“深入现场的田野意识”。朱永新老师说:“新教育需要农人,需要把两个腿深深扎到泥巴里的人,需要每天深入课堂与孩子们进行心与心交流的人。”或许这位老师想要表达的是:老师不应该只顾读书而不重视教育教学实践。但其实这个疑问的背后恰恰说明一个问题:教师读书读不明白,实践有意义吗?如果教师不能把书籍化为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有效工具,通过读书能改变思想观念并促进现实问题的解决。“会读书”意味着,“选择当下最适合的书”,运用专业的方法阅读等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其次,阅读与实践不是二元对立的。阅读与实践是一体的。阅读行为也是一种实践,是理解或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一个实践环节。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是行的一部分,行是知的一部分。知行合一,知行是一体的。

          以上是早安新网师的节选内容。也是我想表达的观点。《儿童阅读三十讲》读完了,虽然自己在读写的过程中刚开始也有点完成任务的意思,但是,随着将这些知识一点点积累,我逐渐意识到这种深耕的重要性,我从中获得了成长,我建立了自己在阅读这本书的框架。至少,现在说起阅读与写作,我不再是门外汉。

          每天的阅读写作已然逐渐成为一种习惯。同时,我还在实践当中应用了这些方法,终于让理论在实践中开花,受到学生喜爱。这本书学术性与可读性兼具,理论性与实用性兼具。书中的内容首先是一线教师实践的结果,并且还结合儿童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进行了整改研究。其次,理论来自实践又指导新的实践,毕竟儿童的学情不同,元认知不同,在应用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实践的过程中,一开始我是被动的坚持每天的反思写作。后来,我逐渐我意识到,如果不进行反思与写作是根本触摸不到这本书的精髓的。现实生活中,大部分教师其实经过长年累月的一线教学,积累了适合自己风格的教学经验。如果不是真的很有用的教学建议---能让自己和学生感觉到学习的效率和轻松。教师是不可能轻易地改变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尝试性,创新性实践的。毕竟大多数人喜欢在舒适区日复一日的重复。如果我们只是照着这本书复制,粘贴似的进行实践,走一个形式和过场,不仅教师自己,就连学生也不会受益的。教师不愿意放下传统教学下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责任,不敢放手让儿童畅游书海。其实背后也是自己深深的恐惧感的表现:毕竟教师自己平时积累的阅读量也是有限的,教师不敢放手,怕学生超越自己的认知水平。其实,孔子在两千年前就说过: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我们要相信青出于蓝胜于蓝,社会才能真正进步。如果学生能成为我们的老师,那是老师和社会莫大的幸运。

          很多老师还会以学校的常规检查,应试考试的压力为借口推脱阅读写作的开展。殊不知,在北京最好的学校---北京十一中学。李西贵校长已经做过实验,有一年,学校高三教师分配不过来,其中一个班除了教师轮流授课,大部分语文课都让孩子们浸泡在学校图书馆,结果却出现惊天逆转:这个没人带的班级,高考语文成绩不仅没有垫底,反而比大多数班级的平均分还要高。有一个大多数老师不愿意承认的事实是:书籍是很多智者终其一生的研究的呈现,如果学生真正能走进阅读与写作的大门,知识的学习只是顺带手的事儿。他们会浸润在智者的海洋中,不断的汲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养料,从而获得长足的进步。这不是应试教育下,每天抱着课本里可怜的几篇课文能达到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自身对于阅读与写作这两种基本技能的认知是教师是否能有效开展阅读与写作课程的前提。只有教师端正了对于“知识”的态度,阅读和写作才能真正发生。

          儿童为什么要阅读?阅读有哪些方法?阅读的目的是什么?教师怎么开发自己的阅读写作课程?怎么指导儿童自由读写……这些问题都可以在与儿童共读共写中找到答案。一位语文老师最大的功劳莫过于教出的孩子都能成为终身学习者。让一个人喜欢上阅读,让书卷气浸润一个人的生命,让他们用满腹的诗书装点自己生命的气质。这是一位老师的责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2-11-0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awb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