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聆听心声——音乐审美心理分析》学后感

《聆听心声——音乐审美心理分析》学后感

作者: WANG路之远近 | 来源:发表于2018-08-16 12:45 被阅读0次

周海宏,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完这门音乐课,让我这种音乐小白受益匪浅。

在听这节课之前,我一直以为音乐是可有可无的,而经典音乐是很难理解的,高山流水只有有天赋的少数人才能感受到。然而,听了他的课后,我改变了很多观点。

音乐何须“懂”。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不像文学可以直接传达思想,也不像美术可以直接传达画面,它的本质就是听,好听是最重要的。

音乐是最适合表达情绪的艺术。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人,它只要听到音乐,都会有情绪反应,而且每个人的情绪反应又是如此的一致,它不受文化和经验的影响,所以音乐又被称作世界的语言。

运用联觉和想象就能听“懂”音乐。每个人的感觉并不是单一的,当我们听到动物园时总是会想到大老虎,这就是联觉。正是由于联觉的存在,我们才能在音乐中听到各种画面和思想。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而联觉所联想到的东西本来就是不确定的,所以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不必追求和乐曲解说以及大师理解相同。此外,有些音乐本身追求好听,不具备联觉反应。

艺术的目的是追求美。美是人的感性体验,追求美是人的本能,学习音乐可以提高人的审美能力。

除了以上内容,周老师也讲了许多人生的道理,解决了我很多的疑惑,也给了我很多的启示。

教育的大忌

1、结构失衡,即全面性问题和深入性问题。

2、程序失当,即关键期问题。

培养创新素质的主观条件(个人主体)

1、见多识广——大量的多元经验储备

2、自由发散——习惯性发散思维与自由的天性

3、执着定力——坚定的意志与目标意识

培养创新素质的客观条件(社会环境)

1、多元丰富的文化环境

2、自由宽容的社会环境

什么是快乐?快乐是期望的满足。什么是幸福?幸福是持续的快乐。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目标,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快乐。

生活总是充满困难,无论信仰什么宗教,它不会解决任何问题,它只是我们心中的慰藉,对未知的一种猜想。因此,信神只是一种心理安慰,解决问题还是需要靠科学。

人活着为了什么?人活着为了快乐。我们都知道明天是有终点的,每个人在未来的某个时刻终将离去,但是我们相信我们还有明天,为了让明天更美好,我们才如此努力的工作和生活。

相关文章

  • 《聆听心声——音乐审美心理分析》学后感

    周海宏,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完这门音乐课,让我这种音乐小白受益匪浅。 在听这节课之前,我一直以为...

  • 中央音乐学院--周海宏《应用音乐心理学》学习笔记

    强烈建议先观看教学视频——中央音乐学院《聆听心声:音乐审美心理分析》周海宏教授主讲 课件下载地址——http://...

  • 音乐何须“懂”

    最近对音乐美学感兴趣,于是顺藤摸瓜找到了深受欢迎的中央音乐学院周海宏教授的《聆听心声:音乐审美心理分析》课程视频来...

  • 聆听心声

    凡尘俗世中,总有许多不甘寂寞的心。 会抱怨生活的平淡无奇,日子的素然寡味。 于是灯红酒绿中,多了些卖醉的呻吟,麻木...

  • 聆听心声

    拖着疲惫回到家,几日来的肠胃折磨使我没多大胃口。简单晚餐后,我还是喜欢窝回房里,就着微黄的灯光,沉浸在书海里,...

  • 聆听心声

    霓虹闪烁的城市,川流不息的街道,忙碌了一天的自己,此时此刻终于可以远离喧嚣,放下疲惫,舒展心情,静静地品...

  • 聆听心声

    “时间都去哪儿啦,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满脑子都是哭了笑啦……” 随着歌曲柔美得播放,我的眼睛...

  • 聆听心声

    人生在世,不必事事较真,别人说的话,不用全听。遇事,也不需要争个胜负。有一句谚语是这样说的:“是非来入耳,不听自然...

  • 沙盘游戏与音乐治疗的结合

    音乐疗法或称“心理音乐疗法”。在开始阶段大多采用单纯聆听的形式,称为“被动聆听”或“被动感受”;后来,发展到既聆听...

  • 想学音乐?先学聆听。

    今天说一些与弹琴无关的而与音乐有关的。(划个水,天天写原创也不容易) 无论学习钢琴、唱歌,还是任何和音乐有关的器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聆听心声——音乐审美心理分析》学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awn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