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过:从萌新学生到社会老油条》
作品理念: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绝不是像我们在学校预想的那样,有一个完善的周期;恰恰相反,对于大部分人而言社会很少会宽容细心的等待你。在你意识到这一点的一瞬间,不可逆的成长就发生了,我们难以回到过去什么都不知道的状态并且需要学会试着独自面对这一切。
样章:
我不是一个特别“好”的学生,没有拿过市级荣誉,更别提在那之上的省奖国奖。我也不是特别聪明,考试从来不是我的强项,我很少体验到那种成功解题之后的成就感。事实上,我就是现在阅读这本书的你的班里一个安静的同学。从这个角度来看,我想我接下来描述的学校以及社会,更贴近你的世界。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我的学生生涯稍微有些不一样。可能因为接触了过多的自媒体以及UC小编,我总是觉得学校的教育刻板而填鸭,而我正是不幸的万千被摧残的花儿中的一朵。我隐约知道出了学校外面会有非常险恶的社会在等着我,并且什么事都有可能在社会上发生(虽然按现在的趋势来看,学校也是,但学校当时能给予我一定的安全感)。我偶尔会产生读书无用的念头,但是我又知道实际上教育确实改变了我的生活以及思考方式。有人可能会说读完一本书之后什么也不记得,什么也没学到,这段读书的时间用来做别的事情是不是更加实在一些?那不如让我们对比一下吃饭的行为吧,你将饭、菜放进嘴里,咽进肚子,经过肠胃的消化最后排出。你会不会觉得什么也没吃呢?不会的,你从小小的一团长到如今到样子,就是饭菜的营养在暗地滋养着你,读书亦是如此。
纵使当时隐约有了读书有用这个概念,“有用”也被我分了三六九等。什么是最次的书呢?就是那种前后逻辑不通,或者强行把自己的感情赋予事物的,又或者是吹的天花乱坠实际上什么也没说的。这种书的特征往往比较明显,诸如读了犯困,与事实不相符合,用词遣句不能准确的描述事物,但凡发现了这些特征,就需要考虑这本书需不需要接着读下去了。当时的我则是认为讲述方法技巧的书最为实在,于是在我的学生生涯中,我阅读了一些列关于“如何...”,“怎样...”的书籍,涉及人们遇到的典型问题:沟通,效率,阅读,提升等等概念。然而,现在的我看来,大部分方法技巧的工具书有偏向“技”的概念,针对自己的问题找到适合的方法以此解决问题时很好的,但如果沉迷于其中,希望用各式各样的技巧将自己武装起来导致自己忽略了“道”的话,反而难以面对真正的社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