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网络上一直说一个术语“内卷”。朋友圈还有一些大V的公众号,抖音等等都在讨论这个词,以至于后来央视新闻的公众号都专门有个视频------“不懂就问,什么是内卷”。
知乎上对此的讨论也比较多,当然,我这写得算是后知后觉,最多讨论的时候应该是几个月前。
知乎上后来最通俗的解释就是,内卷的意思就是恶性竞争。
后来内卷这个词席卷了好多行业,似乎什么都可以叫做内卷。自然我无意讨论这个,但今天和一个朋友讨论小朋友的教育,真真切切觉得教育似乎也就到了内卷的情况。
我不敢拿自己当年读书时和现在的情形比较,毕竟年代久远,我们那时读书家长一般不操心,培训班虽然有,但没有现在这么夸张的程度。就简单说说现在的情况。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提出的叫做“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基本从胎教就开始拼命了。
首先,学区房的热卖,大家都应该体会深刻,以我附近广州的情形来看,某些学区房过十万每平米的售价,房子本身老旧窄小,即使这样也还供不应求,异常抢手。三十平米的破旧房子卖个五百万也不是神话。
幼儿园来说,目前普遍价格2000/月以上,公立的可能便宜点,但名额有限。其他那些什么二十万一年的幼儿园就更加不用多说。要知道,我这价位不是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而是属于二线城市的乡下小镇。当然当然,也有一些普惠性幼儿园,价格大致在1500元/月左右。
幼儿园开始家长自然旧开始操心了,各种学习各种活动,我特别羡慕感觉有的家长钱又多时间又多,那些所有幼儿活动都在上班时间,家长都那么有空参加。
接下来就是小学初中这样的九年义务教育,公立的一般收费等等还行(杂费等开支),但小孩子要学习各种兴趣班,于是舞蹈,篮球,足球,围棋,绘画等等都算常规操作,网球,高尔夫等等也比较常见,甚至连马术,击剑这样的也有很多人在学习了。至于音乐方面,大家都在想着让孩子学习一门乐器,好吧,钢琴,提琴等等都算常规操作,其他各类古筝,古琴,杨琴,二胡,京胡等等民族乐器,竖琴,双簧管等等西洋乐器,反正都不落下。
这样自然就滋生了各类培训机构,所以现在孩子的钱是最好赚的。
刚刚说到公立学校,那么有钱人在学校选择方面自然是不同。诸如我的小镇内的各类实验学校,双语学校的建立,学费就是每学期六万起步,如果加上其他花销等等,估计一个小学读出来百万是少不了的。
高中已经不在九年义务教育之内,花费只有更多。
当然,我说的这些大家应该早就习以为常了。因为各地都是这样的水平,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只会比我说的花费更高。那么,这可以就说是内卷。
因为现在的孩子们必须承担这么重的压力,必须去参与这么多的竞争。即使你不愿意,这些都会逼着你去做。而这些说到底,除了小孩子努力,就还有拼家长了,这真正是个拼爹时代。
所以好多文章感慨,寒门难出贵子。除了说现在的寒门孩子吃不了苦(太娇惯),其他就是因为寒门的确没有那么多资源,让寒门学子只靠自己去努力,难度系数太大。
当然,这些现象大家都可以看到,但我们就像一列疾驰的火车,已经停不下来。
希望内卷的趋势可以缓一缓。起码,先让我透一口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