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在学习的路上遇到很多良师益友,优秀的人都有共同的特点,热情、爱分享,被安利了很多好书,感觉需要的我就会顺手买下,等有时间了就可以随时拿来阅读。
每本书跟我们都有着奇妙的缘分。有些在书架上很久也不会翻;有的当时翻可能不清晰,但在将来的某一天再次拿起它的时候就放不下来。
阅读是我们跟前辈智者的隔空对话,也是跟自己内心的对话,是最低成本的学习。
2021年阅读书单除夕前夜,我整理了2021年阅读书单。有些是新书,有些是已经看过的,很经典,徝得反复阅读。
整理中《当我遇见一个人》吸引了我,这是一本关注母婴关系的书,从心理学的角度聊亲子关系,也聊女性的自我成长及原生家庭,亲密关系的构建。作者是李雪。
缘已至此,就拿它来做为今年的第一本书吧,假期期间也想和大家聊点轻松的,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关于书中的一些观点。
我们每个人生来都在这关系中,逃不掉也躲不开。张德芬在推荐序中写到:她的文字有种撼动人心的力量,并且具有疗愈的效果。因为每个字都是她自己的见证,字字血泪,所言不虚。
作者说“看见,是疗愈的开始”,尊重当下的感受。婴儿在来到这个世界的头两个月处在“正常自闭期”,对外界的反应很少,基本上就是吃和睡。这个时候在婴儿的感觉里世界和自己是一体的,还像在子宫里一样,沿不存在外在的母亲。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母亲积极关注和陪伴,维持了婴儿的这个时期顺利过渡和婴儿同频共振,婴儿得到充分的满足后,心智自然向前发展,逐渐的把自己和外部世界分开,不仅仅关注自己,也开始关注别人。爱向内灌注满了,自然会流向外界。这就是所谓的“主客体分化”。完成这种分化后,婴儿对世界产生了最基本的信任。
如果没有回应,孩子的世界将漆黑一片,书中批判了“哭声免疫法,哭泣控制法”等,行为主义婴儿训练法。
母婴关系在3岁应该被妈妈充分重视起来,书中不光能看到如果更好的照顾宝宝,同时阅读的过程也是自己我疗愈的过程。因为我们每个成年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有创伤。
当孩子夜里哭时,我们无需过多的干扰,只需要跟着婴儿的节奏,陪伴和照顾,让他感受到母亲的存在,感受到自己被关注,被看见。婴儿对身处的环境场有很强的感知能力。如果感受到压抑,愤怒,他就会哭泣。当大人调整好自己,婴儿也是可以感觉到的,慢慢的他也会平静下来。
所以婴儿是上天赐给父母的礼物,是父母疗愈自己的最佳机会。
关于延迟满足,可能很多妈妈都听说过。所谓“延迟满足能力”,就是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延缓眼前的利益满足。
而我们很多人对此都存在误解,或者被一些所谓的育儿专家误导,延迟满足能力真正的成因,恰恰是因为父母经常及时回应和满足孩子,使孩子深信自己的需要会被满足。因为信任,所以孩子可以做到安心等待。
若孩子的需要经常被批评、被刻意延迟满足,他成年后可能走向两个极端:一是像填不满的无底洞,再多的物质也弥补不了爱的空洞;二是压抑的老好人,不敢为自己争取利益,该拿的都不敢要,同时也很给拒绝别人,在人际关系中经常只付出,不索取,老吃亏。
未完待续……
爱,是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愿。今天是个浪漫的日子,2.14情人节,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