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垂毅品三国】我看杨修之死

【垂毅品三国】我看杨修之死

作者: petermeng | 来源:发表于2018-11-01 18:32 被阅读0次

文/垂毅

凡看过《三国志》的人,几乎都会为才子杨修“恃才放旷”而死在曹操手中而感到惋惜。对曹操那种“嫉才妒能,不能容人”的行为感到憎恶。不过我认为虽然杨修死于曹操之手,但主要责任并不在曹操。

那么谁该为杨修之死负责呢?我认为是杨修自己。

1.杨修的性格很要命

曹操对于杨修其实很无奈。杨修恃才放旷且锋芒毕露而不懂得收敛,稍有机会,不管什么场合什么对象,便开始卖弄才华,以显示自己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其中诸如“一盒酥”和“猜字谜”等事件,便是极好的佐证。然而对于这些,老谋深算的曹操并不欣赏,每次都在强颜欢笑。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曹操嫉妒杨修才华,其实这只是一种十分肤浅的表面现象。因为曹操想从中了解大臣们的才华,可是杨修因为次次都能猜出曹操想说的话,想表达的意思,还只有小聪明,并不为国家出力,于是曹操便对他产生了厌恶之心,如果一个人在宫里只是个摆设,没有实际的作用,那留着他还有什么用呢?而杨修不为国家做贡献,却在耍小聪明的方面上能力出众,犯了曹操的大忌。久而久之,曹操自然会起厌恶之心,所以其实是杨修为自己的惨局,埋下了祸根。

2.政治斗争更残酷

但我认为杨修最后身首异处的主要原因并非上面这些小事,而是杨修参与了曹氏集团的权力争斗,给曹植提了很多主意,于是曹植遥遥领先。可是,曹操想要立太子,考的不是他手下的谋士,幕僚,而是他本人,试问哪一朝最高统治者喜欢别人来管自己的“家事”呢?于是后来事情败露,杨修自然要被判处死刑了。

3.并非无可替代

曹操当年招集贤人,自然也召集了杨修,而杨修,却从未收敛,直言不率,数次顶撞曹操,犯了曹操大忌。当时曹操手下人才辈出,孔融,荀彧,郭嘉等人个个都是顶尖的谋士,缺杨修一个,也并非不可。再加上杨修不为国家出力,力不为己所用,曹操又怎么会喜欢他,欣赏他呢?

最后,终于在魏、蜀汉中之战的最后阶段。蜀兵据险固守,魏不得进,魏军主帅曹操深感进退两难。魏行军主簿杨修恰恰在此关头从军中以“鸡肋”为夜间口令这件事上,推知曹操已有退兵之意,未经请示,便教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又向夏侯惇说明“鸡肋”一语的含意,夏侯惇服膺杨修的先知,也赶紧收拾行装。顷刻间,军心大乱,曹操终于以乱军心为理由处死了杨修。

处死杨修,曹操别无选择,因为他太聪明却不能为曹操所用,与曹植交结太深而可能影响曹丕。也许杨修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才是真正的凶手。

【垂毅品三国】我看杨修之死

相关文章

  • 【垂毅品三国】我看杨修之死

    文/垂毅 凡看过《三国志》的人,几乎都会为才子杨修“恃才放旷”而死在曹操手中而感到惋惜。对曹操那种“嫉才妒能,不能...

  • 不作不死——由《杨修之死》想到的

    不作不死——由《杨修之死》想到的 《杨修之死》是选自《三国演义》的一篇课文,作者罗贯中通过这一章节,刻画了曹...

  • 我看杨修之死

    你听说过杨修吗?他是汉朝名臣杨震的玄孙、大臣杨彪的儿子。他的确是一位十足的天才,但是却因为比较自大、骄傲,...

  • 2019-06-02

    杨修之死 之前只以为杨修之死是因为恃才放旷,今日听了评书后,才知杨修之死的深层原因是因为他参与到了王室之争。 杨修...

  • 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 以前同学们经常在说杨修的死,我没看过《三国演义》,所以我一句话都插不进去。现在我看了《三国演义》,知道了...

  • 小洋婆 成也三十里 败也三十里

    三国时的故事总是因为其蕴含的人生智慧而发人深省,而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杨修之死。杨修才华横溢,思维总是快人三十里,...

  • 口才训练日记三则(11)

    题记:如下三篇小记是在“说话改变世界”社群每日记录活动中的三篇记录 7.28 杨修之死 杨修是三国时曹操手下一名非...

  • 从祢衡与杨修之死谈个人修养提高

    从祢衡与杨修之死 谈个人修养提高 袁阔成老先生的365回《三国演义》已经听到了第...

  • 【垂毅品三国】我眼中的曹丕

    文/垂毅 听说过曹植的七步诗吧?“煮豆持作羹,漉菽已为之,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

  • 随笔: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

    昨日提了一句杨修之死,不免想继续聊一下,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 小说《三国演义》里面提到了好几个小故事,其中就有咱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垂毅品三国】我看杨修之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bax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