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劳模生态林】
《一路见闻》南方的冬天干冷干冷的,三九天冷的人直哆嗦,今日阳光甚好,路面很干净,周围没什么人只有来来往往的几辆车从我旁边经过,此时我看见一个现代化的小村子,白墙灰瓦,江南小镇格调,我瞟了一眼继续往前走,不到二三百米处有一个养老院,养老院安置在大山附近也算是清净,养老院铁门上面写着:非探寻者车辆不得入内。其实更像一个囚笼,可能天太冷,没看见有老人出现。
不远处从草丛里串出一只小哈巴狗,叫了几声跑开了,我继续带着好奇探索,此时我看到“劳模生态林”几个大字,门口还有一个保安大爷坐在那里守园,潜意识里认为它就是山底下的一片树林而已,我径直走了进去,大爷没拦我,我高兴的走进去,看到蔚蓝色天空下矗立两座小山,欣喜这儿环境真不错,山的两侧分别有两条路,我朝左边一条走过去,发现了一头石牛(石头做的)上面写着:奋斗一生,旁边有两个奶奶在石牛旁边聊天无暇顾及他人,我继续往前走,另一位守园大爷面向我走来看了我一眼,我没理会,直到走到一半路,我看见路标上写着:提倡环保殡葬,树葬、草葬啊之类的,我心头一紧,坏了我莫不是进入墓地,停下脚步我抬头往山上一看竟然真的有很多墓碑在那里(树的旁边有墓碑)这真的是墓园,还好是白天,怪不得大爷看着我,心里肯定琢磨着大白天跑这里做什么,真是不知者无畏啊,我匆匆的往回走去,我又好奇山的右侧有什么,我往前走了一截发现了一个刻碑的屋子,写着:XX 石碑交流中心,路两旁摆满了石碑,只见穿着工衣的中年刻碑男子进出,我拍了一个大石头碑文,感觉像甲骨文,很特别。连刻碑的都要在这生态林里刻。唉...
【图:碑文】
《一路见闻》往返路上我一直在思考树葬和草葬定义,于是我百度查询了现代安葬主要类型。
【百度回复】
在我国,不同民族、地区都有不同的葬法。对于汉族来说,最常见的主要是土葬与火葬。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安葬方法如今常见的包括传统葬、树葬、壁葬、草坪葬、花坛葬、海葬、西式墓、艺术墓等。树葬和草葬是环保的葬法。
【树葬】
树葬以认养绿地的办法,种植一些树木,将自己亲人的骨灰撒在树下。树葬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地面是没有任何殡葬设施的,而是以纪念树或自然石为标记,写上死者的姓名、生卒年月。不留坟头、不立墓碑,只占很少的土地。不仅可以寄托哀思,还可以绿化环境,是当今社会比较推崇的殡葬理念。一般树葬的价位在2、3千至8、9千不等,相对传统墓葬,价格实在。
【草坪葬】
草坪葬源于西方,宗旨是让逝者与芳草结伴,让生命回归于自然。草坪葬与一般传统葬的差异在于墓碑不同,采取朝天一块碑,同样能刻字能放照片与骨灰盒,价格在3万以上。比一般传统葬耗费空间小,更节省土地资源。
【传统葬】
也称标准葬,就是最常见的立碑、围墙、骨灰盒、石狮子的葬法。因为土地资源的关系,价格每年都在不定地上涨,发展相对晚的墓地,起价2、3万;发展的较成熟的墓地
【海葬】
海葬是将骨灰撒入大海的一种葬法。骨灰撒海,冲破了传统的“入土为安”观念。人从自然中来,又回到自然中去。海葬的主要优势是减少疾病、回流量少。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这方面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为人民树立了榜样。骨灰撒大海,情意留人间。
因城市土地资源紧缺,现在更提畅环保殡葬,树葬和草葬的出现说明了人的思想也在开明,不再固化的认为棺材入土才能安息。下面这段话真的在现实中出现了:(树葬)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
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
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
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
----摘自三毛《说给自己听》
生命本就是一场旅行,不管你愿意或不愿意,终点始终在那里,珍惜当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