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有幸参加了高新第一小学的《实施“一步三化” 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研讨活动, 让我清楚地看到一小扎实、真实、坚实的教研能力。
一 一个小课题: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常言道:得作文者得语文。习作是语文考试分数中比重最大了。 最初,一小的老师只想就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他们研究了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发现其实学生会说话就是具备了写作文的能力。于是,他们在学生刚进入一年级就引导学生进行写话练习。一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又有限,手写能力受限了,于是,老师们想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电脑的汉字输入,通过键盘实现自由表达。这样,一年级新生入校后就进入作文训练,实现作文早起步。
通过一天天的研究,一小的老师们就把习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平结合起来,慢慢初步形成了各个年级进行习作训练的知识点。把一年级到六年级的知识点全部打印出来,每个年级严格按照各个年级的知识点训练,如有不妥,大家再商量改进。12年的研究下来,经过不断研究改进,六个年级12学期的习作训练知识点更加完善的呈现出来了。学生写童话,写小说……各种文学体裁,实现了作文训练突破性变革。
二 三个演生化:书写规范化、阅读海量化、课堂生本化。
用键盘输入汉字让学生依赖了电脑,学生的手写汉字的能力也不能放松。为了加强学生的汉字书写,学校又提出了书写规范化的要求。从铅笔字,钢笔字,到硬笔书法等,各个年级依次训练,学生的书写人人达到规范、美观。
写作就离不开阅读,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学校的老师们根据各年级习作要求,自己编校本阅读教材,让阅读教学高效有序。固定阅读课时,把课外阅读引入课内,老师指点,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更好进行。学校又想了许多办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带领学生进行海量的阅读。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学校又对课堂进行生本实践研究。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融会贯通能力、引经据典表达、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发展,注重课堂的生成。
为了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学校开设了好多社团:故事社团、书法社团、演讲社团、童话社团、小说社团、快板社团等。通过多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进一步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特别让我敬佩的一点是,学校大力支持学生把自己的习作出书,并在学校各处张贴推荐自己书的海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购买,既达到学生互相学习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他们就因一个小课题,坚持研究了12年,演化出了这样经纬相连的研究成果。
高新一小老师的研究,是正真的研究,是扎实的研究,是为了学生的研究。他们从提高学生习作水平这一点入手,默默无闻的,扎扎实实搞研究,收获极大。教师的研究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受益更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