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摘自《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

摘自《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

作者: 蓝天白云XM | 来源:发表于2023-02-08 13:37 被阅读0次

第二章,做孩子眼中最优秀的妈妈

严格公正不偏不倚的妈妈

孩子们在一起玩,免不了会有冲突。当孩子们发生冲突时,妈妈常常感到为难:即便错在别的孩子,如果去批评他,也显得自己“护犊子”;如果不论青红皂白,总批评自己的孩子,又会委屈他。该怎么办?

小孩子在一起玩,为了鸡毛蒜皮的一些小事发生矛盾争执是常有的事,有时还会动起手来。过去家里的孩子比较多……现在不同了,家里只有一个宝贝疙瘩,发现孩子们发生冲突,妈妈往往要亲自出马,插手干预,并且多是护着,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吃一点儿亏。

要是真吃了亏,那可就不得了了,有的到别人家告状,有的甚至还动手推推搡搡的。把小孩子之间一时的小冲突,扩展成了大人间的矛盾,实在是不值得。并且这样往往容易导致孩子养成骄纵任性的不良习惯。

因此,日常生活中,妈妈面对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发生冲突时,要一视同仁,严格公正,这样不仅能获得孩子的尊重和敬畏,还能成为孩子眼中值得效仿的妈妈,也更容易获得孩子的亲近和爱戴。

善于倾听、和蔼可亲的妈妈

小杰家里办生日派对,切蛋糕的时候,他说过要一朵完整的奶油花,可妈妈只切了半朵给他,小杰哭得很伤心……

有的妈妈听不得孩子的哭声,哄劝不住,就想离开孩子或者把孩子关进另外一个房间,好让自己耳根清净,也用这样的方式强迫孩子安静下来。

其实,在孩子大哭的时候,说明他已经伤心委屈的不得了,就好比感到世界末日就要来临了。

妈妈所谓的烦恼远比不上孩子的伤痛。所以,在孩子大哭时,妈妈不要嫌烦而离孩子远远的,一定要留在孩子身边,放下手头的一切,专注的,认真地倾听。

在倾听孩子时,妈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注意听的姿势

l,一定与孩子平视,不可居高临下。

2,身体要稍稍向前倾,这表示有兴趣的姿势。

3,不要制造“墙壁”,如用手捂着嘴巴,两手抱着胳膊,或翻着书。这些举动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障碍。

4,用眼睛“听”,要睁大眼睛看着说话的孩子,很自然的用眼睛来表达你的兴趣和愉悦。

品行端正、认真负责的妈妈

妈妈对孩子的教育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人生观和与价值观,正如人们常说的“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广博的知识和聪明的智能,更要有良好的人格、个性品质和社会适应性。

一个人是否具有爱心、同情心,是否善良,直接决定他对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进而决定他在其他各方面的发展。

在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妈妈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为了教育孩子,妈妈应该特别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不能把错误的、不良的习惯在不知不觉中传染给孩子。

最重要的是,妈妈要以身立教,万万不能一方面要求孩子有好的行为,另一方面自己却做反面教材。

洋洋正在院子里开心地玩儿,他被旁边一把椅子绊了一下,摔倒了,洋洋大声的哭了起来。

妈妈一边把洋洋抱在怀里,一边说:“洋洋不哭,椅子坏,椅子不听话,绊了你是吧?妈妈打它啊!”

洋洋母亲的教子行为,在中国家庭看来,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似乎从我们妈妈的妈妈开始,每当幼小的孩子与周围的世界发生矛盾时,就是这样,在这种几乎不讲道理的呵护下,孩子接受了最初的责任教育。

作为母亲,这样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很容易想到推脱责任,不能自我反省。当他以后被人生路上的一些“绊脚石”绊倒的时候,他也会养成个找各种客观理由,不愿意自责自省的坏习惯。

所以,妈妈们应该反思一下了:与其等到孩子长大后,再为孩子没有责任感而苦口婆心的劝说,不如抓住最初的,最合适的教育孩子责任感的时机。

最重要的是:在孩子犯了错误之后,妈妈应该让孩子知道,如果他做错了事,责任就应当由他自己来负责,只有这样,他以后才会慢慢懂得,在他与这个世界发生关系时他应负的责任是什么。

懂得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的妈妈

今年,12岁的小立不负父母的厚望,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一所市属重点初中。终于可以松口气了!小立觉得,这个假期可以好好的休息了。

晚上,妈妈下班回来,手里提着一大袋初一的课本和辅导材料,严肃地对小丽说:“你呀,别以为进了重点初中就万事大吉了……你要想出头,就得提前做准备。你还没到可以休息的时候,当年你爸因为一分之差没有考上清华,这是他一辈子的遗憾,这个遗憾只能靠你去弥补了。”

听了妈妈的话,望着一堆堆的辅导资料,小立无言以对,禁不住流下了眼泪。第二天,小立就离家出走了。

生活中,像小立的父母这样为孩子设计好前途的父母不在少数。他们总是对自己的孩子们期望很高,希望他们出人头地,希望他们光宗耀祖,所以一天到晚的在孩子们的耳边嘟囔着该怎么怎么学习,该怎么怎么实现自己的梦想,该如何如何的考虑自己的将来。

父母们把自己一生的理想或者遗憾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着孩子往自己认为是正确的路上走,从来不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其实,孩子们一天到晚地学习已经很累了,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父母重复了几千次几万次的鼓励,他们还需要父母的理解。如果父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那孩子就会感到身上的担子太重了,压力太大了。孩子就会觉得学习是一种痛苦的过程,同时也会使孩子失去自己的成长空间和独立意识,这就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抵触、反判与对抗的情绪,出现与父母关系紧张、厌学等现象,甚至走上歧路。

也有些孩子会变得精神委靡,对生活、学习感到迷茫,失去信心等等。这些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极其不利,甚至可能引发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

所以,父母千万不要为孩子设计发展的模式,不要让孩子做自己的“接力棒”。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孩子也不例外。那么,父母又该如何对待孩子的理想和追求呢?

第一,给孩子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

父母要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让他们有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有自己的思想和独立思考的权利……。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和兴趣,向孩子提出建议,引导孩子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第二,尊重孩子的独立性

第三,给孩子最后的决定权

第四,对孩子的要求不可过高

幽默乐观的妈妈

小林母亲不管孩子的病情多么恶劣,在孩子面首,她还是表现出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使小林产生了战胜病魔和面对困难的勇气,取得了最后成功。

母亲的情绪能影响孩子的性格,母亲语言的力量是孩子在书本和老师那里无法得到的。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怎样做才能培养孩子拥有乐观向上的心态呢?

第一,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夫妻恩爱,子女就会生活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中,得到关心和爱护,获得爱和尊重的体验,从而心情愉快,健康成长。

第二,与孩子交流沟通

妈妈应多留心孩子的情绪变化,当孩子闷闷不乐时,无论自己多忙,也要挤出一点时间和孩子交谈,鼓励孩子表达心情,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体贴,知道父母愿意帮助自己,自觉自愿地说出心里话,从而加强两代人之间的互相理解,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促进孩子生理和心理健康。

第三,学会赏识孩子

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上,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和认同,孩子也不例外。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多少有些心理错位,不是用赏识的目光赞美自己的子女的优点,而是恨不得用放大镜去寻找孩子的弱点,更可怕的是,处处拿别人子女的长处去比自己子女的短处,从而让孩子感到自卑。

事实告诉我们,子女需要鼓励,需要肯定,需要赏识。因此,在孩子有了哪怕是些微进步时,我们应该对孩子讲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真棒!”

第四,教孩子学会三句话

想让你的孩子更快乐,就要教会他说三句话:第一句“太好了”,第二句,“我能行”,第三句,“你有困难吗?让我来帮你”。

“太好了”,实际上是培养孩子带着微笑看世界的品质,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对待面前的一切。

“我能行”,旨在鼓励孩子的自信。

“你有困难吗?让我来帮你”,是培养孩子关心他人,主动帮助别人的品质。

尊重孩子想法的妈妈

言言今年十岁,别看她年纪不大,可是邻居们人见人夸的小大人儿,因为她总是爱帮助人,说话办事就像个大人似的,所以人们就给了她这个可爱的头衔。不过,这个头衔的主要功劳还要归于言言的妈妈。

言言妈妈是一位医务工作人员,在多年的工作中磨练了她的耐心,这种耐心在她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从言言上幼儿园开始,妈妈就把言言当作家庭成员中享有平等权利的一员。如果家庭有什么事情,妈妈也会让言言参与进来,大家一起商量,最后得出结论。

也正是这样的锻炼,使得言言从小就对自己的事情有着独特的见解,有些事情大人还没有理出头绪的时候,言言的小脑袋就已经想出对策。这不仅锻炼了言言的主见性,同时也给了言言一种真正的家庭成员的感觉。

想必像言言这样的孩子,走上社会以后也不会吃太多的亏。可怜天下父母心,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出息,能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获得一席生存之地。

所以,当孩子来到这个社会上以后,父母们就迫不及待地教导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完成各种事情,生怕孩子的未来没有光彩。

其实,父母这么做,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依赖父母,结果只会事与愿违。很多事实都证明,父母多听听孩子的意见,尊重他们的意愿,对于强化他们的主见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父母没有权利借父母之名剥夺孩子的发言权,更没有权利不尊重孩子的意愿而强制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

坦诚的妈妈

婷婷偷偷拿了宁宁的娃娃,还谎说是老师奖励她的。妈妈给她讲了列宁诚实的故事。

妈妈说:“孩子,诚实就是一个人生存的资本。不诚实的孩子会失去朋友,失去爸爸妈妈的爱,那样他就会很孤单,生活也不快乐。”

因为孩子年龄小,妈妈必须把道理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这样孩子才能接受。因此,妈妈可利用讲故事,把做诚实人的道理寓于故事之中,使孩子明白什么是诚实,什么是虚假和欺骗,应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

同时,还可以制定一些规则,并严格要求,如: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带回家;没有得到别人的同意,不可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了人家的东西要及时归还;有了错要勇于承认;答应别人的请求就一定要想方设法去做好。

妈妈除了经常给孩子讲一些“做人要诚实”的道理外,还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愉快、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只有家庭成员相互保持诚实真挚的态度,使孩子感到家长的爱护和关心,他才能够信赖家长,有了过失才敢于承认。

当然,妈妈不要忘记满足孩子的合理的要求和愿望,如适时的给孩子添置玩具,图书及彩笔等。让孩子意识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只要是合理的,又是家庭力所能及的,就可以得到满足。这样可避免孩子因需要不能满足而把别人的东西随便拿回来,又不告诉家长和朋友的情况。

说谎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孩子说谎,家长们既讨厌,又常常束手无策。而小磊的妈妈用“狼来了”的传统故事,教育引导他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小磊也及时改正了错误。

家长发现孩子说谎后,最重要的是要教育孩子,帮助他认识说谎的危害性。家长应告诉孩子,说谎得到的只是自欺欺人的短暂快乐,而失去的却是父母、老师、同学的信任。

在孩子承认说谎不对,表示今后会改正后,家长应当表示高兴,深信他会改正,成为一个受大家欢迎的诚实的人。

这样,孩子会受到鼓舞,彻底改掉说谎的毛病,逐步养成诚实的好习惯。

此外,纠正孩子说谎的坏习惯,关键是培养孩子诚实待人,老实处事的好品德。待人诚实,才能博得他人的信任。

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教孩子学会做人,而学做人,首先就要从培养孩子诚实开始。

懂礼仪、讲礼仪的妈妈

刚上幼儿园的涵涵,见到家里来客人就躲在自己屋里或是只顾玩自己的,很少与人打招呼。

小孩子对于一些陌生的人总会产生一种恐惧感,但是只要妈妈加以正确的引导和鼓励,相信会使孩子变得更懂礼仪的。

当然,还要注意的是,有时候父母越是迫切地要求孩子做去做事情,越不会收获预期的效果。相反,还会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

孩子最喜欢模仿妈妈去做事情,这时妈妈可以自己给孩子做示范,让孩子学着模仿,慢慢地孩子的好习惯就会养成了。

雯雯对姐姐说:“猪脑子。”

听到孩子说脏话,妈妈都会生气,但千万不要让情绪失控,冷静应对才是最为重要的处理原则。

只要耐心向孩子说明,他就会信服你。用适当的说法和孩子一起思索,运用解释与说明,为孩子传达正面与负面的不同社会价值,是个好的方法。

在讨论过程中,尽量让孩子理解,这些粗俗不雅的语言为何不被大家接受,它们传达着什么样的侮辱的意味,也要让孩子体会听者接收到这样的信息时是如何的感受。

孩子说脏话的动机,不论是因为好玩、习惯,还是为了表达不好的情绪,妈妈都应悉心引导孩子,教孩子换个说法试试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摘自《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beq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