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算日子,来简书已经三个多月了。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一起走过短而不温情的春,那1/4年。
还记得初次日更时的情景,信誓旦旦,像极了爱情,要彼此守候的模样。然而,日更仍是日更,我却因为写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生憋文字时,因胡先生的一句话,‘你是为了写而写,还是喜欢写……’就坡下驴,抛弃了日更,不过一个礼拜这短暂的热情就夭折了。
还经常为自己的不负责行为找借口,强化我是因为喜欢而写,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那样就违背了我的初衷的概念,尽显背叛者的嘴脸。
偶然的机会,发现了日更榜靠前的一位小伙伴的文章。她写的是关于家长里短的故事,更多的是自己和左邻右舍的故事。忽然感叹,原来可以这样写。尽管后来她都删除了,但依然不影响给我带来的激励。我开始从新规划,也想去体验一下那一千多天的乐趣。或者当日子走到尽头回头看这方净土,会不会又是另一番滋味。于是,我开启了日更。
当有好点子的时候,不会再偷懒,而是会把故事梗概写成私密,等有时间就会依照架构一点点充实然后发布。如果没有主意的时候我会选择日记或者打油诗。记录某个阶段的计划,或者某一时刻的心情。就这样日更的路上,走走停停坚持了两个多月了。
为了不孤独,为了有意义,更为了敦促,在这条路上加入了消零派,排名24。于是消零和日更相辅相成,携伴同行。承蒙壹品创联不弃,进入了组织,尽管常常变成群聊杀手或者大透明,但还从来没有哪个习惯能打破一个季节的长度。边写边读,边读边写,时常看看小圈子里的好文推荐,慢慢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是最近微信不能直接进入简书评论点赞有点麻烦了。
一天天记录,刻画出一条条道道,破除了十万字的禁锢。这个数值,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要从哪里编辑拼凑出来呢?然而慢慢随着时间推移,它也不过只肖几个月就可以完成。哪有那么多的不可能和不敢,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脑子是个好东西”或者“僵尸吃了我的大脑”,常常用以自嘲,自己做事不动脑子,可是要开始写东西不动脑子怎么行呢。尤其读了小陆的《几撇几捺》和《英雄主义》,深感差距,暗戳戳关注了一下。就这样,慢慢地写着写着催生了动脑的能力,尽管不明显,但始终认为比不作为要强……
回头看看,原来潜移默化中,日更教会了我这么多,譬如捡拾久违的日记,晨间日记的模板,让碎碎念变成了有计划。譬如几瓶打油小诗消遣那不快的情绪,随风而去。打破禁锢,突破自我等等。更学会了坚持做事,懂得延伸欣赏的能力……
我相信,越往后,还会有更多的宝藏时刻等待着我。期待中……
![](https://img.haomeiwen.com/i25835592/058bfa712945508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