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次,我跟一位妈妈闲聊,这位妈妈一直在说自己的孩子这不好那不好,自己多么不容易......她一直在抱怨自己的孩子。
我忍住不住问她:“你对孩子的爱,如果满分是一百分,你打多少分?这位家长不加思索地说100分。”
我说:“是啊,自己的孩子,那是必须要百分之百的爱他。既然您百分百爱孩子,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不满?”
这位妈妈沉默了。
有时候过多的爱,对孩子来说那未必是他想要的,那只是做父母的想给的。

贰
我记得有次心理督导,我看了一个视频,孩子是十个月大,这位妈妈一开始抱着孩子,不断的摇铃铛,声音很大,孩子表现出皱眉的表情。然后妈妈又不断亲吻了孩子,亲孩子的脸、嘴,孩子也慢慢的开始往外挣脱,想要脱离妈妈的怀抱。
但是妈妈还没有意识到,还是继续抱着摇铃铛,亲吻,孩子慢慢从开始的挣扎到最后的麻木,开始睡觉......看着我就感觉不舒服,后来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意识到,这位家长过多的爱,让孩子难受,不舒服,慢慢开始反抗...但是孩子还不会表达,他只能选择逃避。
每个阶段的孩子都会自己的需求,如果感受到过多的爱,那孩子也会像10月大的孩子一样。只不过长大的孩子他们会表达,会用自己现有的力量来反抗,会发生争吵,发脾气,或者其他一些过激的行为。

叁
我们身为父母,我们是有责任养育自己的孩子。你养我小,我养你老,这也亲情的传递。但是面对现实,也许会有很多无奈。
经常会听到一些父母感叹:“孩子,我放下工作养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听着是多么心酸和无奈,也能听出来他们压力很大。
其实孩子很简单,他们要求的不多,只要每天平静的陪他说一会话,听他讲一会话,跟他玩玩游戏,满足他的一点需求,孩子成功了给她赞美和鼓励,失败了给她安慰和支持就够了。这样高效的陪伴对来自来说已经够了。
孩子是直观的,自己的需求没得到满足,那他们就会感觉父母不爱自己,他们会感到难过,责怪自己,会没有安全感,哪怕父母说了“我是为了你好”,他们还是感觉不到父母的爱。

肆
多少的爱才是更好的呢?恰如其分的爱最好。
孩子在婴幼儿时期,那多一些的关爱,只要做到孩子有需求满足孩子,带着满满的爱积极的回应。
孩子到了学龄期,那就需要收一收我们的爱,因为他们开始要历练自己成为大人了,生活就是舞台,他们想要上去表演了,那我们就静静地做一名观众吧,看着他们表演,那他们也会尽情展现自己。制作观众就好,别和孩子抢主角。
孩子慢慢长大到了高中,大学,我们的爱就要再慢慢的收一些回来,孩子才能更加勇敢独立去闯一片新天地。
把控住我们对孩子的爱,根据孩子的需要给予爱,这样很好,你好,我好,大家好!世界都会美好!
我很喜欢这样一段话,来自于龙应台《目送》:我慢慢的慢慢的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们的缘分就在今生今世不断目送他们的背影渐行渐远,看着他们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并且他们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伍
我们慢慢收回来的父母之爱,该怎么安放呢?多爱爱自己,发展自己。孩子能独立成长,我们也要再去成长,这样才能与孩子有更多的话题,有更多的交流,就像朋友一样。
我们每个人来世上走一遭,终其一生,也是为了能成为自己,活出自己想要的那样,而不是为了别人牺牲自己的人生,也不是让别人替你活。
父母的爱要有尺度,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恰如其分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