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们公司的员工福利之一,就是会定期组织员工参与各项体育活动,比如:羽毛球、瑜伽、游泳、蓝球等等。
有些体育运动,我也会报名参加,而且是经常参加。
就比如打羽毛球。
一个月两次的羽毛球活动,只要有空,我基本都风雨无阻,这种情况持续了一年多。
在最开始的阶段,我的球技很烂,所有的动作、姿势都不到位,完全是凭一股蛮力,在球场上挥汗如雨的上蹿下跳。
看到我的动作如此不规范,身边的同事开始指导我,纠正我每一个错误。
起初,我也都是认真的学,不断地按照专业的指导修正自己的动作与步伐。
不得不说,按照正确的姿势打球,的确省力不少,而且打球的效率也有了提升。
然而没过多久,我却又回到了自己最初的打球方式,依旧是在球场上来回蹦跶。
原因就在于,我还是不能习惯正确的打球姿势。
因为我总是觉得,新姿势远不如自己“自由发挥”来的舒服。
不但如此,我还给自己的惰性找了一个“合理地”解释:“我练习羽毛球,就是为了减肥,只要能让自己多动起来、多出汗,管他什么姿势好看难看,差不多就行了,反正我又不是专业打羽毛球的。”
这个借口让我愈发的随心所欲,以至于曾经耐心教我动作的同事,也渐渐地不再指导我。
后来,队伍中又新加入了一个女孩。
开始的时候,几个水平不错的男同事也在尽心尽力的指导她。
可这之后的没多久,我就发现,不再有人告知她“你的动作不对”、“挥拍的姿势不到位”。
因为,她跟我一样,不管别人怎么耐心的指导,她依旧打得我行我素。
再后来的一次,我和她打球累了休息,这之后其他几个人才上场,有一个同事嘴里还念叨:“终于轮到我们上场了,现在可算是能好好的打一场比赛了。”
可在我们二人打球时,身边明明空出了好大一块场地。
直到那时,我才发现,因为我们的“没有进步”,人家已经不愿意再和我们同场。
(二)
我曾经学过一段时期的日语。
最开始的学习初衷仅仅是因为想看懂日剧,虽然只是想学着玩玩,但还是报了个专门学习日语的课外班。
可学着学着就发现,我学习日语的态度开始逐渐功利。
到了后期,学习日语的目的,变得只是为了得到日语等级证书。
态度的转变,也让我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变化。
由先开始的听、说、读、写四项的全面发展,到之后的只注重听、读、写,甚至有一段时间,我更是把心思完全用在了背单词、背语法、做考试题上,为此我还沾沾自喜,觉得我又比别人知道了更多的陌生知识。(我想考取的证书并不要求口语。)
我所在的学习班,除了有老师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外,还有日籍外教帮助练习口语。
那个日籍女老师很和蔼,虽然我说的磕磕绊绊,可她却一直很有耐心,并一直鼓励我要努力下去:“赵桑,没有关系,继续加油就好了。”
一开始,很多同学跟我一样,说的也都十分费力,可慢慢我却发现,周围的同学越说越流利,只有我还在原地踏步。
而我一直止步不前的原因就在于,总推说自己为了做更多的习题而抽不出时间练习口语,并且我还找借口说,身边没有日语交流对象。
学语言就是这样,越不说,就越不会说。
渐渐地,在课堂上,我开始变得沉默,变得只听别人说而自己不开口。听着同学用日语和老师侃侃而谈,而自己却什么都说不出来时,我开始变得沮丧,甚至一度觉得自己没有学习语言的天赋。
如此循环,致使我的口语水平越发差劲。
有一次,在电梯中,我和另外一个女孩遇到了日籍女老师,就在我结结巴巴的想用日语和老师说点什么时,却发现那个一直笑眯眯的老师却开始不自觉的皱眉头。正巧,和我同行的女孩也有事情问老师,当她才开口,老师立马转向了她,和她火热的交谈起来。那时,我甚至能感觉到女老师长舒一口气的样子。
听着女孩用比我顺畅得多的日语侃侃而谈,又回想起了刚才老师立即转身,一副得救解脱的样子。
那一刻,我才发觉,是我把老师的耐心耗尽了。
(三)
我喜欢户外运动,体力相对其他人也是不错,再加之经常锻炼身体,总之,不太难爬的山头我都可以轻松自如的行走。
曾经有一次,和单位的几个同事相约爬山。
我以为男生的体力都会比我强不少,况且那座山在我看来也并不陡峭,所以爬到顶峰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然而,才爬了没一会,其中一个男生就累得呼哧带喘,连说自己没有力气了。
先开始,我们几个还一直给他鼓励,让他不要着急慢慢爬,告诉他我们会等他。
慢慢地,我们都不再给他鼓励,也没有了安慰他的心。
因为,他每走两步就喊累,而且即便休息很久后,依然是走走停停。因为他的“拖累”,大家差一点没有爬到山顶。
再后来,有任何出去爬山的活动,就再也没有叫上过那个男生。
(四)
以前有个同事,她负责教新来的实习生工作。
最开始,她很有耐心,可谓是手把手的教。
即便是最简单的Excel表格问题,只要是对方有求,她必然也会放下手头的工作前去帮忙。
工作并不很繁琐,而且我同事也事无巨细的跟她再三强调,可那个实习生依然就某些小问题反复发问。
我同事以为是她没说明白,所以又耐着性子重新讲了一遍,可教着教着就发现,并不是她没说清楚,而是那个实习生根本没有认真听,完全是一副“你说你的,我干我的”的样子。
我那好脾气的同事终于忍无可忍,撂下一句:“以后凡事自己解决,别来找我”,转身便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后来,不管实习生怎么姐姐长、姐姐短的恳求帮忙,我同事也都不再搭理。
实习期结束后,那个实习生因为他“心不在焉”的表现,使他没有被经理留下。
(五)
时常听到有人发出这样的感慨,“谁谁谁先开始对我还不错,可之后却对我越来越不耐烦”,“好像身边的人对自己越发冷漠,完全没有了当初的热情与耐心”。
可仔细想想,问题真是出在对方身上吗?
明明对方耐心指正你的错误,可你依旧我行我素,根本当做耳旁风。
明明对方尽心给与你指导,可你却心不在焉,之后就同一个问题,依旧反复发问。
明明对方总是在给你鼓励,可你却依旧止步不前,完全没有向前进的迹象。
现代社会,很多人因为工作事业的繁忙、家庭的琐碎,本身已经应接不暇,忙得不可开交,却还抽出时间帮助别人,已是不易。如果他们的帮助对某个人起不到任何作用,恐怕谁也都会耐心不在吧。
即便对方有大把时间,也愿意给你做出指点、悉心培养你,可也没有人希望把大好时光浪费在一个让自己“看不到希望”的人身上。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他们开始对你热情不在,甚至愈加冷淡。
所以,真的不是别人对你愈发冷淡。
而是你生生的把对方给予的耐心消耗殆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