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叫木头,一个叫马尾”,海子诗歌《九月》中的一句话,被一位辽宁的、9岁失明的民谣歌手谱曲翻唱,听起来飘渺、高远、苍凉。刚开始不知道木头和马尾两个意像有何关联,听了几遍之后,想到海子的感情经历,似乎能找到蛛丝马迹。
海子性格纯洁、简单、偏执、倔强、敏感,毕业后去了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教授美学,认识了当时还是学生的初恋女友。最初她喜欢他的诗,他为她而创作。而结果并不常如人意,女生在深圳组建了新的家庭,而海子沉浸痛苦、自责之中不能自拔。
海子的世界是理想化的世界,那种浪漫经不起现实的涤荡。木头或许是在隐喻自己,而马尾隐喻女友,命运似乎只安排二者一次小小的邂逅,仅此而已。歌曲中这段歌词不断重复,表达出一种在现实面前的无奈。如一位书评人对海子的评价,“要么向现实妥协,而成为精神上死去的普通人,要么永远不低头仍成为肉体死去但精神不死的一柱光芒。”
或许这样的表达本身也是一种理想的偏执,或许大多数人会向现实妥协,拥抱现实、穿越现实之后精神会更加生动,但对于一个近于“狂人”的先知艺术家而言,更倾向于选择前者,对他而言这即是永恒,是不需要用经历时间去证明的真理。
对于一个20来岁的年轻人来说,爱情在海子的人生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自此之后,本就倾心死亡的海子,像他所认同的梵高、荷尔德林艺术家们一样,走向了天堂。
重新认识海子。他是一个充满神性体验的理想主义者,相信酒神精神,相信大地原始的本质力量。也正是如此,他的笔下才会带给人们超越日常的灵性之光,给每个路过青春的人们独特的人生体验。他以身体的消失,换取纯粹与美好的永存。在躺下去之后,大地上死去的一切得到复活,天空和河流绽露出亲切的微笑,仿佛庆祝人类浪子的回归。
我想再过25年的某一天,当有年轻人路过青海德令哈市,或是安徽查湾村时,应该还会记起这位诗人。
by 今夕何年 2016.7.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