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09卷6,谏迎佛疏(1)

09卷6,谏迎佛疏(1)

作者: 王嵘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4-01-29 16:10 被阅读0次

《王阳阳全集》第九卷《别录1》 

第六篇:谏迎佛疏(1)

稿具未上

学习笔记:

原文1主要想表达:对于陛下远迎佛教这件事,臣与其他郡臣的观睒不同,臣认为陛下此举是行善的开端,作圣的根本。

个人理解:首先讲明立场,认为陛下此举是行善的开端,是作圣的根本。

高度称赞陛下的行为,让陛下有意愿往下看他的奏章。

简单说阳明先生开篇就是想让陛下知道,我与其他人想法不同,我是站在你这边的。

【原文1】:

臣自 七月 以来,切见 道路 流传 之言,以为 陛下 遣使 外夷,远迎 佛教。

郡臣 纷纷 进谏,皆 斥而 不纳。

臣 始闻 不信,既知 其实,然 独窃 喜幸,

以为 此乃 陛下 圣智之 开明,善端之 萌蘖。

郡臣之谏,虽亦 出于 忠爱 至情,然而 未能 推原 陛下 此念 之所 从起。

是乃 为善 之端,作圣 之本,正当 将顺 扩充,溯流 求原。

而乃 狃于 世儒 崇正 之说,徒尔 纷争 力沮jǔ,宜乎 陛下之 有所拂 而 不受,忽而 不省矣。

愚臣之见 独异 于是,乃 惟恐 陛下 好佛 之心 有所 至耳。

诚使 陛下 好佛 之心 果已 真切 恳至,不徒 好 其名 而必 务得 其实,

不但 好其 末 而必 务求 其本,则 尧舜 之圣 可至,三代之盛 可 复矣。

岂非 天下 之幸,宗社 之福 哉!臣 请为 陛下 言其 好佛 之实。

【译文1:】

臣自从七月以来,痛切地听道路上流传的话,即认为陛下派遣使者奔赴外夷,远迎佛教,郡臣纷纷进谏,都斥退而不采纳。

臣开始听了并不相信,后来得知实情,却暗自欢喜庆幸,认为这是陛下圣智开明,善端的初萌。

郡臣的进谏,虽也出于忠君爱国之情,然而没能推知陛下这个念头从何所起。陛下所行这是行善的开端,作圣的根本,正应当将其顺着它去扩充,逆流而去求其本源。于是有悖于世上儒者崇尚正道的说法,徒劳地纷争力劝,陛下拂开他们而不接受,忽略而不反省是正确的。

愚臣我的看法同这种看法不同,乃是惟恐陛下好佛之心还有所未至。诚如陛下好佛的心思果然真切恳至,不只是好个名而是必得其实,不仅好它的末节而务求得它的本质,则像尧、舜那样的圣人境界也就很快可以达到了。上古三代盛况又可重现了。难道不是天下的幸运、宗社的福气吗?臣请求给陛下说说爱好佛的情况。

相关文章

  • 石岩磊/谏迎舍利,宪宗事佛

    说成语典故 讲历史故事(41) 谏迎舍利,宪宗事佛 文/石岩磊 点击这里听我的声音[https://www.liz...

  • 同道学宫白云先生《谏迎佛骨表》,唐代大儒韩愈辟佛千古檄文

    我们先从原文,逐段分析下,韩愈到底都说了什么。 《谏迎佛骨表》 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

  • 再学《谏太宗十思疏》

    今天重温了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以“敢谏”著称。 “敢谏”需要胆识,但更需要“智慧”,是为“会谏”。 魏征...

  • 每日摘录(4月17日)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这句话摘录自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大意...

  • 谏太宗十思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 谏太宗十思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

  • 谏太宗十思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 谏太宗十思疏

    臣听说如果要求树木长得高大,大树要有稳固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又远又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

  • 谏太宗十思疏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 谏太宗十思疏

    谏太宗十思疏 唐代 · 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9卷6,谏迎佛疏(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bng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