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丹写作成长学院5月行动月
5️月主题阅读清单【个人成长】
1,《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5.9~5.13
2,《被讨厌的勇气》5.14~5.17
3,《终身成长》5.18~5.21
4,《董卿:做一个有才情的女子》5.22~5.25
5,《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5.26~5.30
5.9《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金句摘抄:
“问题是,河鼠还真的是比鼹鼠能干。论划船,河鼠划得更好;论打绳结,河鼠会打更多的花样(他甚至会打四方结),而他也确确实实在照顾鼹鼠。可即便拥有了河鼠这般的友谊和善意,鼹鼠还是不满意。他宁愿河鼠不要总这么能干,能允许他用自己的方式去尝试,哪怕做错了也没关系。”
收获和感悟:
两个好朋友河鼠和鼹鼠,明明河鼠处处照顾鼹鼠,河鼠说的也都是对的,可这却让鼹鼠感到有罪恶感,内疚感,甚至有些焦躁。
联想到亲子关系,很多时候我们在孩子的面前总是那么高高在上,把他们照顾得很好,我们说的也都是对的,可这时的孩子反而不领情。
孩子大概也是和鼹鼠一样的想法:虽然你说的都是对的,但是我宁愿去体验,去尝试,哪怕错了也没关系!
行动清单:
1.学会示弱,即便是父母,也不见得都对
2.尊重孩子,允许孩子犯错误
5.10《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金句摘抄:
心理咨询向来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都得出于自愿。所以这就意味着,只有当你是为自己而不是为取悦朋友们才想咨询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合作。
阅读感悟:
很多人都想从心理咨询师那里获得一剂良药,可以治好自己的问题,或者孩子的问题,却不明白,心理咨询的目的是引导来访者自我成长,改变认知,需要来访者自身的努力,是来访者和咨询师之间的配合。
对于很多亲子关系的咨询,这类问题尤其明显,很多家长觉得孩子有问题,却没有反省自身的认知不足,寄希望于咨询师“治好”他们的孩子,而自己却丝毫不想改变。
行动清单:
每天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存在认知的偏差。
5.11《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原文摘抄:
而当我们问‘他处于什么状态’时,我们其实是在问‘他存在的模式是什么’。所以当我说一个人处在‘儿童自我状态’时,我是指他的行为和感受都像一个孩子。这不同于‘幼稚’,而是‘像孩子一样’。”
但在咨询过程中最打动蛤蟆的一点是,他能得到苍鹭全身心的关注。蛤蟆发现,这辈子还从来没有人对他全神贯注过。至于他有没有这样对待过别人,也得打个问号。
收获和感悟:
蛤蟆在咨询师引导下认识自己进入“儿童自我状态”,而蛤蟆开始并不明白每个人的状态并没有好坏之分,我们需要有更多的觉察,当下的自己是什么感受,或许需要重新感受儿时曾经让你受伤的经历,重新去思考,我还能做些什么。
我们总在不断寻求他人的关注,却忽略了自己,其实我们可以全神贯注地做自己。
行动清单:
1.感受曾经让自己受伤的场景,想想当时的自己还能做些什么
2.先学会全神贯注地关注自己,了解自己的需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