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蒋勋《孤独六讲》

蒋勋《孤独六讲》

作者: 猫在图书馆 | 来源:发表于2018-10-09 16:05 被阅读0次
    作者:蒋勋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翻看新版序,读到这样的一段话”我们的一生,做父母的孩子,做丈夫的妻子、妻子的丈夫,做儿女的父母,我们很少有机会面对独立而真实的“自我”。如果没有家庭伦理的牵绊,做一个孤独纯粹的自己,那会是什么样的自己。”这段话直接击中我,人到中年除了要享受上有老下有小的幸福,还要想着自己未来的日子会是怎样的?蒋先生说“你要足够完整,才能健康地去爱其他的人,去照顾和负担其他的人。”寻找真是的自我,也是寻找爱的旅程。

       这篇序很对我的胃口,整本书翻着翻着就到了最后一章,看蒋勋的书,我还是第一次读得这么快,而且还努力要多翻读几遍,想着要推荐给我们的高中生。信息时代我们享受网络带给我们社交便利,如何更好地与人相处和与别人沟通成为了一种主旋律,很多人忽略了孤独。而 孤独是一种常态,一生中父母、孩子和朋友都只是我们人生某个时段的陪伴,没有人能陪你一辈子,人生大多数时候都是要一个人孤独中度过,提倡碎片化学习的快节奏的社会,好多人已经感受不到因孤独而让生命变得丰富而华丽。

         这本书开篇讲《情欲孤独》,正是这一讲让我想推荐高中生有时间可以读读这本书。蒋勋分享了一个观点,“在我青春期的岁月中,我感到最孤独的时刻,就是和父母对话时,因为他们没有听懂我在说什么,我也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而这并不牵涉我爱不爱父母,或父母爱不爱我的问题。”每个孩子都有这样的阶段,但可能这个阶段的你不明白原来”我可以在父母面前感觉到非常孤独,“是一种正常的体验,反而担心是自己出了问题。

        我身为一名母亲,读完这篇文字,我的反思是父母是没法帮孩子消除孤独,但要努力尊重孩子的孤独。而作为孩子,如果你有机会拜读蒋勋的孤独的见解,会知道自己不是怪物,能好好思考怎样享受孤独,然后怎样从自我的孤独感里看古往今来的孤独。我们可以从蒋先生的笔下知道孤独是“对抗群体文化”,换个角度看鲁迅,“他也一直在出走,因为作为一个社会心灵的思考者,他必须长期保有长期的孤独”,你可以努力从字里行间咀嚼”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生命里第一个爱恋的对象应该是自己,写诗给自己,与自己对话,在一个空间里安静下来,聆听自己的心跳与呼吸”,那么,当那一天我们背起行囊独自朝前走时,不慌张。

       书中第四篇《暴力孤独》,“在青少年的世界里,所有的行为都可能与暴力有关。因为他的身体发育之后,有非常旺盛的生命力,但心智的成熟度又还不能控制这股力量,使他觉得好像是身体要去做些某些事情,他必须让他的手和脚去做那些事,才会觉得开心。”我们的学校教育往往忽略就是这一块暴力的疏导,更谈不上将暴力转化为美学。既然学校没有满足学生暴力的欲望,那我们就更应该主动去探索暴力。”人们不管如何遮遮掩掩,都很难抗拒暴力,蒋勋的笔下讲述很多升级后的暴力美学,从很多角度看各种暴力,蒋勋说中国文学里的《水浒传》是暴力美学的经典,美国维和部队的每一次行动都是在争取暴力的合法性,而打骂是最容易发现的暴力,甚至母亲对孩子的爱也是一种暴力,看到此我很汗颜,反思自己是不是也有以爱的名义实施暴力呢?而孩子呢?当你在父母面前感到孤独时,冷漠对待父母,这也是一种暴力。当你独自一人解析自己体内的暴力因子,你就是在寻找发泄暴力的窗口,努力”在做完整的自己”。我写这篇絮叨之文,也是在努力挖掘自己。

      阅读让我们遇见自己,蒋勋《孤独六讲》可以让你好好品味孤独的味道,先学会与自己独处,才能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一杯茶,一本书,品味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蒋勋《孤独六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bpd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