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一文钱憋死英雄汉”,此话不假,这世上似乎没有比缺钱更令人难过的事儿了。左宗棠身为朝廷一品大员,也是如此。
话说左宗棠于晚清之时,力图发愤图强,报效朝廷,不但为朝廷西征立下汗马功劳,于内务洋务方面也披肝沥胆,一心使大清恢复往日雄风。虽然左大人这份心思有,但问题来了,俩字“没钱”。朝廷有其心助其成大事,然国库紧缩,并无多余银两供其使唤。不过朝廷有谕旨,左大人可自行筹备资金,日后朝廷连本带利帮助偿还也就是了。
左宗棠此时只能将这借银子的事儿交于一人办理,此人便是商界巨贾胡雪岩。胡雪岩与左宗棠关系非同一般,两人曾多次合作,凡左大人交办之事,胡雪岩办得妥妥当当,毫无差池。给左大人办事,一则为了背靠大树好乘凉,二则从中可以拿回扣,二者都与自己有利,他胡雪岩又何乐而不为呢。

在历史之上,胡雪岩可谓是第一个以商人身份代表朝廷向外国引进外资之人。而在他之前,朝廷还没有像洋人借款这样的先例。而且朝廷有言在先“任何人不得代替朝廷向洋人贷款”。虽然这话出自皇帝之口,但是下面听不听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了。胡雪岩就偏偏“敢”这么做,想赚大钱,就要有胆,须有“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胆识”才可大把抓银子。再者如果自己办得好,不但能给朝廷带来实惠和利益,而且自己还能借助朝廷的关系给自己打好路子。只要能得到利益,朝廷自然睁一眼闭一眼,不做追究。
胡雪岩正是凭着这个胆子和心计,亲自带着“通译”古应春前往洋人之处,以个人魅力在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以及陈述朝廷与外夷的利害关系,将个人之势桥接于朝廷势力之中,轻轻松松把银子借到手。最终这笔银子不但帮助了左大人办成大事,自己还空手套白狼从中大赚一笔。以后,自己再去洋人的银号借钱,洋人笑脸相迎,毕恭毕敬,生怕得罪了这位胡财神。

胡雪岩善于“借势”和“乘势”,将传统成语“与其待时,不如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许多看似难办的大事,正在利用“借势”和“乘势”,胡雪岩居然顺顺利利办成了。
纵观胡雪岩一生,其经商谋略之中,“乘势”之招使用的恰到好处,实在高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