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奶茶”的《后来》这首经典歌曲相呼应的是她导演的影片《后来的我们》,这部影片由青春片教父之称的张一白监制,由著名摄影师李屏宾拍摄,主演是井柏然、周冬雨和田壮壮。怎么看这部影片也是顶级阵容豪华配置,但是看过的人给出的评价却参差不齐。影片以一对恋人从2007年到2017年的感情发展变化为主线,讲述了相知、相伴、相恋、相弃、相念、相会最后到相离的故事。影片和以往的大多数青春文艺片都不太一样,不仅仅是为了讲述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它以过年这个特殊的时间点为轴,以北漂情怀引起共鸣。不是因为拍出来的爱情故事有多么感人,而是因为很真实的细节会让每一个观众认为这就是自己的生活,这些生活化的镜头高度接近普通人,也是真实的存在每一段生活里和感情里。时代洪流下的疏离感淡淡的笼罩着全片,也确实的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后来,我们
摄影师李屏宾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艺术家,我早些时候总看他的采访和他的作品。作为台湾著名摄影师,他总是会和侯孝贤导演合作,拍摄的《恋恋风尘》,《南国再见,南国》还有《童年往事》和《千禧曼波》等等,都有其独特的拍摄视角。在这部影片中,他所运用的一个重要元素就是色彩。过往的回忆都是彩色,真实正在发生的都是黑白的单调色彩。一开始只以为这是他的个人风格所致,看到那一句才明白这个巨大的铺垫呼应:“没有凯莉的世界,就再也没有了色彩”伊恩的视角就是男主的视角,也是摄影师的视角和全片及观众的视角。在影片结束,两人都将过往放下的时候,世界重新变成彩色,伊恩与凯莉也相遇,并说出“伊恩永远爱凯莉”作为过往的祭奠。
后来,我们
影片如果是单纯想考感情线来引起共鸣,恐怕就不会引起很多的争议了,人们对于烂片与否的衡量标准从来不唯一,也不尽相同。爱其实只是两个人相处的一部分,这样的情感共鸣,过犹不及徒剩煽情。家的意义,背离家乡的疏离感才是真实的共鸣。处在除夕的时间,是淳朴而又无声的爱意,年轻人在困境中的相爱,有迫于压力而背离的生活才是可悲的根源。相恋十年,大城市独自打拼的年轻人,父母对于在外子女的疼惜才是影片的全部情感牵扯。但是电影中想要表达的观点想要宣泄的情感太多,再加上一些拼凑的矛盾和混乱的时间线,就表明不了真正想说的价值观,也让剧情变得冗长啰嗦。细节多而散,像是一篇散文,所以有人认为,这是声色场所和霓虹灯里的复古情怀,是拼凑的细碎难受,是卖情怀的烂片。
后来,我们
对于这样的观点,我并不反驳。但是这些真实又细碎的细节元素,才是感动观众的所在。毕竟电影不是生活,杨德昌导演的《一一》中有一句“如果电影都是真实生活的话,那我们就过生活就好了呀,为什么还要看电影”,电影中的情节再真实,也只是虚构的美化,与真实生活不可相提并论。正是杂乱的情节和观点,才能让更多的人好像在电影中看见了自己。在回忆中,两人一起去公交站等车,那样冷的天,嘴里哈出的热气就让我有一种强烈的代入感;见清出狱的时候,小晓在那条路上的落叶之光里吻了他,林间大道的枯叶和水到渠成的剧情发展也是真实;在搬家的时候,两人只能丢弃那张捡回来的沙发,目送的远去也是真实的流失;而田壮壮饰演的父亲去火车站接到儿子儿媳的时候,在握到手的瞬间,没有神的眼眶里用神情表现出来了那种失落。全片最感动的地方,应该不是最后的释怀,也不是之前艰难的相爱,而是最后小晓收到的那封见清父亲的信,全片的点睛之笔把格调都提升了一个高度。
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却没有了我们。这样深切的悲哀不是两个人的错,是时代背景和时间流动社会发展下的趋势。影片中两人对白式的“如果,如果,如果。。。。。。”一字一句是控诉。我曾听过一句话:因为有了因为,所以有了所以,既然已成既然,何必再问何必。现在再多问一句,如果没有如果?老人知道,缘分这事,不负对方就好,不负此生真的很难。而男主知道,幸福不是故事,不行才是。女主知道,“I miss you.”是我错过你了而不是我想你。这是后来时间告诉我们的一切,遗憾与我们所有人都有关,时间洪流里没有人侥幸。这就是我们,不是电影里的见清和小晓,是所有的我们。当我们最后都变成了我,请向过去和解。爱情,本就十有九悲,而生活,本就十忆九伤。最后,我们,依然在时代洪流里,活着每一份自我,和过去,并无两样。
后来,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