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粉丝经济的崛起丨商业模式一

粉丝经济的崛起丨商业模式一

作者: 康悦万家创始人周洁 | 来源:发表于2016-11-06 20:44 被阅读0次

摘要:粉丝经济主要做的好的有四种模式:小米、罗辑思维、消费者+、社群。

1、小米

小米的建立路径是:通过寻找一批技术痴迷人(目标用户的自燃人)成为核心种子用户,参与到产品的迭代开发,并赋予其荣誉、自我成就感,处处以粉丝为中心的运营模式,“参与感”中处处都提到了这点。也就是让产品赋予人格(为发烧友而生)吸引相似人格的一群人,再让这群人的参与,进而移情,最后让品牌成为他们的一部分,就像生孩子一样。当锁定这群人之后,为他们再构造的一个生态系统,让米粉成为一种标签,一种身份的象征。

小米之后,魅族、乐视、华为、锤子等纷纷仿效,但难出其右。

2、罗辑思维

罗辑思维是通过做IP的模式,做成一个人格化品牌,坚持每天分享有料、有趣的东西,借此吸引一批信徒或者有一定思想的人,好一点的说,他会无形中成为其中的精神领袖,借此搭建一个粉丝圈,在圈里进行大量的买卖、交易、推广;

此类粉丝经济的核心特点是:需要有种子用户,非金钱动机驱动,重视知识和精神层面消费(至少前几批是)。

目前还有很多类似的做法,比如盗墓笔记、仙剑等文学类作品做成电影,本质是一样的。

3、“消费者+”

“消费者+”策略的运用,从动机来说,就刚好相反,种子用户不是那么强调,动机完全是金钱驱动;

“消费者+”本质是企业和消费者连接角色的再定位;也就是改变原来的企业和消费者的单一买卖连接关系,让消费者参与到企业的投资、生产、设计、营销、传播甚至服务中去(这一点小米的粉丝模式也会实现),而这驱动他们做的就是利益。

具体说来:比如消费者+“投资人”(案例:郭敬明的“小时代”运用票演化成投资产品的收益性投资消费;某些产品+经销模式的众筹例子),消费者+“传播人”(案例:消费之后,分享给别人,可以获取一定的收益;)消费者+“员工”(案例:小米或者从消费者中间选择金牌粉丝内测,作为质量或者市场的检验者,舆论的发现者,新产品的体验者;)

阿里巴巴已经在这条路走了很远。

就像“第三次浪潮”中提到的,生产者也是消费者的时代正在已经到来。

4、社群

社群模式相对复杂,因为它是一个生态系统,各种社群的实验衍生了各种社群模式:培训、推广、兴趣社交020+第三方的产品电商、基于社群做的各种增值服务(会员、众筹诸如此类),目前社群局面是春秋战国,各有各的玩法,也各自玩的不亦乐乎。

在互联网走向发展巅峰的时候,社群的集中涌现发展展现了人性的真实回归,作为工具的互联网,冰冷而没有归属感,无法给人温度和情感,而社群至少会给予热闹的慰藉。

展望未来:无社交不产品,无社群不组织。也就是说社群+也将成为中大企业的营销标配。

最后的忠告

粉丝经济的商业模式最具有想象力,因为它连接的是一群人;粉丝经济的商业模式是最难,因为它的正面爆发力和负面摧毁力是一样的,因此值得每个做粉丝经济模式的人谨慎对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粉丝经济的崛起丨商业模式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bsn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