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哑炮冯小刚

哑炮冯小刚

作者: 奶爸的英语教室 | 来源:发表于2018-06-08 11:50 被阅读0次

    01

    冯裤子和冯小刚

    “冯小刚善于借鉴和利用比他还要聪明的人。”

    这是《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导演叶京多年前对冯小刚的总结。

    可能年轻的同学们都没有听说过这部剧,这部电视剧06年上线,讲述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在北京军区大院长大的孩子们的故事,和我同龄的同学们可能会有点印象。

    到今天,镜头里的这批孩子们早就年过半百,但最近却老出现在头条里,比如现在华谊兄弟的大老板,王中军,先是被袁立点名说卖假艺术品,后来又被卷入偷税漏税的风波中。

    又比如我国著名导演冯小刚,又一次惹恼了崔老师,又一次被全网怒骂不是东西,从老炮儿变成了哑炮儿。

    在互联网还没普及的年代,我国的文化娱乐圈子其实是被京城出身的文化人垄断的。第五代大导演中,只有老谋子是陕西人,北京的那一辈能人很多,但是在影视领域最有名气的,实际上大都落到了一个大院子里。

    这个院子里有王朔,有叶京,有王中军王中磊,唯独没有第五代最能挣钱的导演,冯小刚。

    2004年《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开机,导演叶京一眼就相中了演员佟磊,这部剧也成了佟磊入行至今的创作巅峰,他后来甚至一度成为特型演员。

    为什么要选这么个演员呢?因为《玩的就是心跳》里,王朔直接用的就是“冯小刚”这个名字。

    “我记住他是因为他和电视艺术中心的一个美工同名,那个冯小刚经常客串越南军官犯罪份子什么的——长得也像”

    《玩的就是心跳》写的很早,那个时候没人知道冯导会成为开创了贺岁片套路的商业电影第一人,2003年冯小刚和作家刘震云合作的《手机》成为当年中国内地电影年度票房冠军,靠着编排崔老师挣了5000万,当时全国上下看着崔老师和何晶老师,都会发出那种“你也知道这档子事儿”的笑声。

    天道有轮回,2006年由《玩的就是心跳》改编的电视剧《与青春相关的日子》和观众见面,观众们这才发现,王朔书里的那个“冯小刚”就真的是那个冯小刚,只不过在电视剧里给他换了个名字叫王东,给他按了一个外号叫冯裤子。

    在电视剧里,冯裤子好色,贪财,爱哭,不爱洗脚不爱洗澡,甚至上了大号不擦屁股,是个小邪小恶做尽,却又翻不起风浪的人,他的“优点”也不少,却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趋炎附势,马屁拍尽,有一些小聪明,但是没法成大事。

    拍摄结束后,王朔说:干嘛不就叫冯小刚?叶京对记者说:冯小刚就是这么个人。

    02

    天才冯小刚

    能让王朔和叶京这么恨自己,能让崔老师这么恨自己,到现在能让大半个中国都恨自己,冯小刚其实也挺不容易的。

    在王朔的小说里,可能就只有开篇提到冯小刚的那句“美工”给了他三分面子,没人能想到一个小美工能成为中国目前咖位最大的导演,也没人能想到,这位中国咖位最大的导演,竟然会做这么多缺德事。

    “冯小刚善于借鉴和利用比他还要聪明的人。”

    王朔之于冯小刚,就如同《天才雷普利》里裘德洛之于马特达蒙一样,马特达蒙饰演的角色本是平民,却偏生去接近裘德洛这个富家公子哥,站在镜子面前马特达蒙穿上了裘德洛的衣服,幻想着自己就是那个一直模仿的公子,直到被裘德洛识破并且厌倦。

    王朔对于冯小刚也是一样,识破并且厌倦。

    从某种程度来说,冯裤子其实真的是个天才。

    王朔叶京本来就是北京大院长大的,从小家里不算富裕,但也没短过什么,大家各有各的才情,对于金钱的渴望自然没有那么强烈。

    但是冯小刚不同,他出身贫寒,调入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后发现了机会都要靠自己硬挤,他经郑晓龙介绍认识了王朔,第一天见面就王老师前王老师后,给王朔一顿猛夸,后来见到叶京也是叶老师前叶老师后的,头低的特别低。

    人常说口蜜腹剑,但冯小刚这嘴里的蜜糖也实在太多了,难怪王朔后来说:如果一个人天天拍你马屁,你不能跟他急吧?

    王朔的确是没和他急,反而被冯裤子的马屁拍的很受用,毕竟一来当年王朔也年轻,刚刚得志,认识冯小刚之前一连发表了好几篇小说,加上86年马未都马爷的提点,他的作品在全国范围内有了很高的知名度,二来在一个小团体里总是需要一个能让所有人使唤的,出气的,这两个因素再加上冯小刚不遗余力的恭维,王朔心里的确有了冯小刚这么个角色。

    89年,由马未都牵头,京城圈子的一批文人搞了一个“海马影视创作中心”,在《渴望》大获成功后,这个业余编剧团队开始写《编辑部的故事》。

    好不容易审核通过了,却发现写好的稿子丢了,当年的稿子不像现在都是电脑打印的,而是一笔一划给写出来的,稿子丢了之后,王朔就这样被迫找潜伏已久,等待在一旁帮工的冯小刚一起重写剧本。

    到后来《编辑部的故事》上了小荧幕,冯小刚说剧本找到了。当年的剧本到底到哪里去了,可能只有冯小刚知道。

    这种事儿如果放在正常导演身上,可能都只是一次笑谈,但是一旦放在冯小刚身上,就变成了一部惊悚片的预告。

    最开始冯小刚毫无底线地想要挤进这个圈子,为的是一种名气和自我肯定。

    当年的文化娱乐不像现在,监管很松,人们普遍过着穷开心的生活,北京是一切的中心,姑娘们看上的不是你的房子不是你的车子,因为大家都没有房子没有车子,姑娘们看上的是你口中的黑格尔,看上的是你听的摇滚碟,你听郑钧在歌里唱的这么自毁这么抑郁,其实他当年过的不要太滋润,身边姑娘如同飞蛾扑火一样,不要太受欢迎,各种“果儿”就是那个时代诞生的。

    冯小刚也想受欢迎,也想受人尊敬,也想像王朔一样说出来的话被人重复一万遍,也想像马未都一样走到哪儿都有人弯腰叫老师。

    当时的环境,也不允许冯小刚把所有心思都往钱上靠拢。

    但这一切都变得太快,1995年王朔被变相逐出京城,这几年里冯小刚没少给王朔打下手。王朔执导的《我是你爸爸》,其实到头来所有的技术工作都是冯小刚做的,当年的冯导被成为“执行导演”,说白了就是摄影调度,电影的节奏和故事掌握在王朔手上。

    因为种种原因,《我是你爸爸》没有过审,没过多久王朔就去美国了。走之前王朔对冯小刚说:“咱们分开吧,他们是冲着我来的。你有机会活,不要一起死。”

    这话冯小刚是真的听进去了,到了97年拍《甲方乙方》的时候,王朔的名字就真的被他从海报上拿掉了,当时他给王朔拿了5万块钱,被王朔从直接扔了出去。《甲方乙方》以340万制作成本,拿到了3600万票房,冯小刚在片头放了一句“祝全国人民虎年大吉”,让内地电影有了贺岁档。

    当时王朔是名角的时候,冯小刚趋之若鹜,后来王朔受到批判了,冯小刚避而远之。

    挣钱了,名利就来了,之前王朔饭局上永远坐尾席的冯小刚,名气渐渐压过了曾经仰望的对象,随后的事情大家都熟悉了,在《不见不散》,《没完没了》逐渐有了“冯氏幽默”的说法。

    殊不知所谓的“冯式幽默”,更多的是降了级的王朔幽默。

    在《大腕》成功后,冯小刚陷入了创作的瓶颈,从一开始直接用王朔的,到后来模仿王朔的,连续4部电影后让冯裤子无处借鉴,而且到了2003年,观众们的欣赏能力逐渐提高,冯小刚电影的票房并没有明显的提升,冯小刚着急了。

    也许你会觉得之前冯小刚的为名为利所拍的马屁,功成名就后对朋友的疏远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那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可以说是冯大导演逐渐失格的开端。

    2003年,冯小刚和刘震云合力创作了《手机》。

    蹭热点这档子事儿,之前都是媒体做,很少看到有电影人做,第一是因为电影没有即时性,想蹭热点很难,03年那会儿信息流通哪有现在这么迅速,等到电影人得到媒体消息,热点早就凉了。

    但是《手机》这部电影,真是蹭到了当年一个经久不衰的热点。

    《手机》的故事围绕著名谈话主持人严守一的多重出轨而展开,而当时全国就只有一个谈话主持人,这个人就是崔永元老师。

    崔老师的节目叫做《实话实说》,严守一的节目叫做《有一说一》。

    崔老师刚好在2002年离开《实话实说》,由何晶老师接手,严守一被情妇逼着让出主持人的位置。

    更别提《手机》中严守一的种种人物刻画,基本上就是对崔老师的像素级还原。

    当年崔老师的影响力,也许年轻的同学们不太了解,这位主持人可以说比现在当红的所有小鲜肉加起来都要红。

    上至大妈大爷,下至读书小孩儿,大家打开电视期待的都是崔老师的节目,不论是节目质量还是职业素养,《实话实说》和崔老师都可以说是这30年里数一数二的。

    “冯小刚善于借鉴和利用比他还要聪明的人。”

    在相中这个热点后,冯小刚开始了打探情报,几次请崔老师吃饭,崔老师当时觉得这是个好事儿,就把自己做节目的经历,细节,甚至个人感悟,全数讲给冯小刚听。

    坐在冯小刚家里,吃着冯小刚出轨娶进门的徐帆老师包的饺子,崔老师完全没料到等到自己的是什么。

    聊了几次,冯小刚和刘震云就悄悄把电影拍好了,在上映之前崔老师还特地问了,说你那电影拍好了吗?能让我先看看吗?

    冯导笑的非常开心:特别好,你等着,绝对给你一个惊喜!

    结果电影一上映,崔老师果然收到了一个特大号的惊喜。

    一夜之间,全国人民只要是有电视机信号的都开始对号入座,崔老师一夜之间从正直小崔,变成了出轨小崔。

    不过崔老师年轻厚道,当时南方都市周刊的主编问他:要不你说两句?

    崔老师说,等下映吧,别伤害中国电影。

    之后的事情大家都了解了,15年后冯小刚刘震云就是旧事重提,还打算把崔老师当做一个软柿子,这一次被拖下水的,已经完全超出了冯小刚的预料。

    03

    哑炮冯小刚

    我们常说,要看清一个人不能只看他得意的时候,还要看他失意的时候。

    但是冯裤子这边,不管是得意还是失意,其实你都可以看清楚这个人。

    单说崔老师和《手机》,冯导私下里道歉过好几回,但是没有一次在公共场合面对记者道歉过,只要是记者提问,一开始还虚与委蛇两句,到后来就开始直接辱骂记者,要么说人智商低,要么直接骂脏话,新闻播出来全是效应。

    到了2015年,冯小刚又一次和刘震云合作,拍了《我不是潘金莲》。冯导的本意是想拍一个新时代的《秋菊打官司》却拍了个四不像,冯小刚从根本上没有老谋子的对家乡的关怀理解,生搬硬套搞了一出闹剧,这和老谋子做不了好的商业电影是一个道理。

    作品本身质量欠佳,冯导却在微博上怪罪起了万达不给排片,冯裤子把当时哭着求王朔叶京的劲头拿出来,在微博上和全国人民卖惨,虽然这一点也不契合“老炮儿”这个人物形象,但只要是能引起关注和少部分人的同情,这种碰瓷为啥不干?

    2015年的《老炮儿》里,冯裤子极力的想要演出一个北京版陈浩南,想要极力变成叶京这样年少就爱打架斗殴的大院老年人,他想要有自己的规矩,想要有自己的沟壑,想要做“劳改后出场自带BGM的男人”。

    这部电影让冯裤子和不少观众产生了错觉,好象冯裤子就真的变成了荧幕里那个直来直去,敢爱敢恨的老炮。

    但其实“老炮儿”这个名头冠在冯裤子的头上,实在是有些滑稽。因为自始至终冯裤子敢于开炮的对象,只有和他地位不对等的观众朋友,只有和他见不着面的网友。

    王朔和叶京给他弄了一个冯裤子,他敢骂吗?王朔当年看了《一声叹息》,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部电影吸收了中国电影所有的缺点。冯裤子听了打电话给王朔哭诉,撒娇:王老师你不能对我这样啊!

    《我不是潘金莲》的排片之争时,面对王思聪和他背后的万达,冯裤子也只敢阴阳怪气的卖惨,还想捆绑销售爱国情怀,结果被怼的一声不吭。

    崔老师03年时被《手机》激怒,一连接受了很多采访怒骂冯小刚不是东西,冯小刚不敢回应,15年后崔老师再次声讨,冯小刚还是一声不吭,不敢评论。

    《天才雷普利》的末尾,雷普利杀了自己模仿对象,最终成为了他一直想要做的公子哥,但是冯裤子就真的能靠着自己的“小聪明”成为那个老炮吗?

    现在全世界都在等待冯裤子的回应,崔老师讽刺冯小刚是“文化人”,沉得住气,但是实际上大家都明白,这个曾经扮演老炮的冯小刚,还是当年《和青春有关的日子》里的冯裤子,他从来没有真正做过一会老炮,回头看他的发迹经历,是“老炮儿”该做的事情吗?

    与其说是老炮熄火,不如说是哑炮依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哑炮冯小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bux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