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月一直心烦意乱,由期待焦虑,慢慢过渡到伤心失望,心灰意冷。可悲的是,这种状态还会再持续一个月,甚至更长,愈演愈烈。
今天一网友说她闺女收到两个密电,但都不太想去,一个是突然杀出来的北师大三附实验班,据说由北师大附中完全承办,数学特别突出还可以游学本部。另一个是锦秋,人分转公后,创办的影子学校。
多次跟这位妈妈交谈过,她家娃有市三好和红领巾三星章,校内成绩可谓拿到手软,然而并没有校外奥数杯赛,英语,语文等证书。
这更加印证了我之前的猜测,今年小升初三好是必要条件。没三好,可能都无法进入各个学校点招的池子。
三好包括德智体三项,只要三项全优(分数大于85)都具备评选三好的资格。在双减背景下,班级几乎人人都具备评选三好的资格。
从4年级开始,每年评选一次区三好,到6年级,三年区三好,获得评选市三好的机会。每个班级都有5%的市三好名额,按照一个班级40左右算,每班都有2、3个市三好名额。
三好分为市三好和区三,从我娃所在两个班以及好朋友娃班情况看,评上三好的孩子基本都是班干部,大队委、中队委这些。这些孩子一般一年级就因为人缘好,经常帮助老师完成各项工作,被评选为班干部,并且这种优势一直保持到6年级。也就是说哪些孩子能当选三好生在一年级就确定了。
三好学生学习一定好吗?答案显然是否定,但三好生人缘一定会很好,并且学习一定不是垫底的。
疫情三年,奥数杯赛考试由线下转为线上,频次越来越高,价格越来樾贵,水分越来越大,造成很多学校要不偷偷摸摸委托机构组织考试选拔孩子,要不看校内荣誉选拔孩子。
校内最重要的荣誉当然是三好,于是在多种因素联合影响下,今年三好成为香饽饽,哪个学校都认三好,尤其是市三好。
我一直困惑,三好怎么能作为升学选拔标准呢?人缘好和学习能力能划等号吗?但最近终于有点明白。
从社会上看,哪些被提拔的人一定是工作能力突出的吗?单位选拔人往往不是根据工作能力、工作业绩,而是裙带关系和无底线的跪舔。
显然,这种“承恩不在貌,叫妾若为容”的选拔标注也在无形中影响着小升初的点招,并且愈演愈烈。
在单位中,作为一名正直的理想主义者,只能边员岗位偷生,对小升初的选拔标准又能如何呢?
无可奈何,等待命运的安排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28847760/2d592ef71ed6afd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