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常译]无名,是天地未生的最初状态;有名,是生养万物的母亲。
[我译]放下执著,我们的人生就会变得一切皆有可能。专注目标,我们就能创造一片天地。
[沉思]如前所述,我们把名具有定位性质、评价性质的语言。
“无名”,就是让自己打破一切外在角色定位的束缚,不预设任何人生的立场。
“有名”,就是主动选择某一个定位,计划扮演某一个角色,决定承担某一个责任。
《论语》讲“君子不器”。君子不应该局限自己,不要把自己拘泥于某一个身份、某一项能力、某一种特色上,要学会随着人生、形势的需要,有能力扮演各种角色,承担各种责任。不器,其实就是保持“无名”的状态。才能保持自己创造的活力、成长的可能。
《易经》中有一句话——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也就是说,只有不受外在形式的拘泥,就能上升到“道”的境界;专注于某种角色之下,就要把自己培养成技能优异的“利器”。
旁证博引《论语》、《易经》,我们从“无名”想到意思相近的“不器”,再从“器”引出“道”“器”境界的区别,结合《道德经》后边章节讲的道“可以为天地母”,我们就可以大致推演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句话的内涵,
道,是开天辟地之前的初始状态,在这个状态中,宇宙的演化没有固定的方向。而无名,是我们没有预设人生定位的初始状态,人生对我们来说一切皆有可能,我们可以自由选择未来的方向。因此,“无名,天地之始”。
器,是在某一领域具有很强大的能力。有名,就是为自己的人生选择一个具体的定位,然后在这个领域创造出无穷的意境、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来。因此,“有名,万物之母。”
比如说为自己选择了一个身份叫“作家”,那么你就承担起了不断码字、不断积累、不断思考的责任,进而让好作品在你的笔下自由生长,自成天地。
再比如儿子出生,你开始扮演“父亲”的角色,就该让自己首先成熟起来,从男孩儿变成男人,时刻提醒自己要具有责任感,为家庭撑起一片天地。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窍。
[常译]所以,要从常无中体认道的奥妙,从常有中去体认道生万物的窍秒。
[我译](让自己处于无名、和有名两种状态相结合之下)我们要常常的放空自己、不带任何预设地去发现自己的可能、去感受自己本自具足的状态;同时,我们要在选择了一种身份、一个目标的前提下,专注地去钻研,探索如何圆满这一身份、这一目标的天赋使命。
[沉思]为了让自己的人生立体起来,既有高度又有广度,我们就要把“无名”和“有名”两种状态结合起来。
要做到“无名”,就要时时刻刻保持着“无欲”的状态,对一切都抱持这新鲜、好奇的态度;不断向内观察自己,撕掉被自己和他人贴上的各种限制性“标签”;给自己敢于尝试一切、勇于应对一切的姿态。
如果仅仅是保持着“无名”,什么也不做,我们恐怕一辈子都难于自立,没有担当。因此我们还要进入“有名”,在探索自己天赋和爱好的基础上选择一个职业、一种身份,比如当作家,当程序员;或勇于承担自己的人生角色,比如做爸爸,做丈夫。
在清晰定位的基础上,我们就要做到“有欲”——随时随地刻意地用“专业眼光”去观察世界,探索做事的诀窍,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比如要成为合格的作家,就该时时以作家的“眼光”去观察这个世界,要不断向优秀的作品学习,要积累写作素材、要学习写作技巧,要随时随地记录下来脑海中的“灵光一闪”……把人生中遇到的一切都与自己的“作家梦”结合起来。
再比如说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父亲,就要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全情地陪伴,玩闹的时候做到“我的眼里只有你”,学习育儿和心理学知识,提升自己的敏感度。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常译]无和有,二者同出于道,只是名称不同,都可以说是“玄”。道是玄而又玄的,它是一切玄妙变化的总门。
[我译]放空自己(无欲)、专注探索(有欲),都来自于“我”,是自我成长的不同面向罢了。它们都蕴含着神奇的能量,把它们结合起来,我们才能打开绚丽的人生大门。
[沉思]无欲和有欲是否是矛盾的呢?答案是否定的。
无欲,是拉升格局,拥有总览一切的气度。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问题,都能积极坦然的面对,相信自己本自具足,而不是提前否定自己,认为自己这不行那不行。有了“无欲”托底,我们才敢于自由地选择定位,自信地承担责任。
有欲,是专注探索,坚持追求卓越的品质。一旦选准了目标,就全身心地投入,探索成功的窍诀,品尝创造的快乐。有了“有欲”保驾,我们才拥有了敢于撕掉标签、尝试一切的勇气。
【本章小结】《道德经》的第一章,老子开山第一斧,就破除了我们对自己内心中对“道德”、“自我评价”的执著,让我们不要自我设限,要相信这个世界一切皆有可能。一方面,我们要拉升自己的格局,有了高度,就会看到更多的可能,生命自然就有了更多的选择,自然就有了宽度。同时,我们也要自主选择某一种定位、勇于承担社会赋予我们的角色,并专注于这个定位和角色赋予我们的使命,不断成长、不断创造,这样人生才能自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