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的书不算多,然而阅读是我和我自己相处的习惯。我一直在想,读这些书对于我有什么影响。我问了我一个阅读量很大的朋友读书给她的影响,她说“大概就是会不那么容易被影响。一个观点和一个概念,不会轻而易举的撼动我内心的框架。”
我也是如此,从书本中获取的间接经验让我能够了解到多样化的价值观,然后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看事情的时候,慢慢地就变得“立体”,更客观,也更包容。知道事情的多面性,多角度和多因一果。(其实客观这一点就很难,很多时候都会带着自己的立场,特别是遇到和自己有关的。所以每次我都让自己先跳出来到第三方的角度,用理性先处理,再回头感受一下情绪上的东西)
可能也是阅读的影响,性格和脾性都温和了许多。不暴躁,不偏激。面对很多噪音的时候,也能够自动过滤,也能够去理解共情,所以情绪的太大波动会很少。
对于不同的观点,求同存异,不会因为自己读了几页书,就要拿着自己的观点去与他们争辩一二。现在我也没有太过鲜明的是非观,一件事情,这个背景这个角度去看,它是对的,换个角度换个立场,我们可以说它错,就算是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样的定理,在凸面上也是不成立的。保留自己的想法,尊重他人的想法,打哈哈就过去了。
其实我很不认同一句话“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因为我觉得,读书并不是拿来炫耀的,也不是读书了就高人一等。读书是让人开阔眼界,提高自身的能力,让自己有很强大的精神支柱,而不是去嘲笑他人。在学问面前,永远要虚怀若谷。再者就是,有的人读的是有字的书,有的人读的是无字的书。并不是你看着书才叫读书。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有的人不识字,但是很多东西也懂,这是他人读的无字的书,是生活和社会经验带给他们的阅历,比如红楼梦中的刘姥姥,同样值得尊重和请教。
工具书的阅读让我更加理性,也更有逻辑思维。而杂书的阅读,让我保持对文字的欣赏。很多时候读这些书啊,也没什么“用”,它不会给我带来金钱。但是也正是这些书,让我有更富足的精神世界,它们会内化为我能量,让我面对苦难的时候,有底气。(可能是因为能够洞察和理解,所以很多人看来我本应该沉浸在悲伤之中的,我却早已解脱出来,快活地往前走了)
现在看书也很难去记得住东西了,大概就像是竹篮打水,最后可能篮子里也没有东西,但是篮子更干净了。
这是我很喜欢的图,阅读让我对万事万物有敬畏之心,也让我享受独处的时光。
读书,是在读自己的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