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旅创学院第一课,请的四个台湾企业家、旅游专家来授课,因本人并没有去过台湾,对台湾旅游的印象停留在网络的碎片化信息中和其他人的好评声里,这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接触、理解台湾农旅产业、文创产业的发展模式和经营思路,一整天的培训学习,对于我来说信息过载,太多需要思考的问题,所以很有必要理解、升华、再造,供大家参考,因内容涉及到多个方面,后续会继续更新,今天我先谈谈一粒米带给我的震撼与思考。
这粒米的名称叫做掌生谷粒,荣获德国红点设计奖等数不胜数的国际奖项,被誉为食米界的LV。品牌创始人是程昀仪女士,她说我一直以来所做的事情就是与土地重修旧好,贩卖台湾的生活风格,让更多的人追求美好生活。为什么一粒米能带给我如此大的震撼与影响呢?
一:初心
当我们起心动念要做一件事情时,我们很容易陷入事情本身,却往往忘记了我是为什么要出发的,我的初心为何?在前进的过程中,又会遇见各色各样的冲突与矛盾,总要在坚守与改变中做权衡与选择。程昀仪说,2005年,当我决定创办掌生谷粒时,我要做的不是卖米,这并没有办法感动别人。我要做的也不是农业,不是文创产业,毕竟我给到农民的价格是市场的3-5倍。我希望展现台湾的生活风格,让人对台湾刮目想看。很难想象吧,这是一位米老板说出的话,更难想象的是她会研究欧亚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碰撞对生物密度和稻米种植的影响。掌生谷粒就是一种生活风格,为台湾依旧美好的人和事掌声鼓励,如今为世界美好的人和事掌声鼓励。我們重新写下品牌故事,很久很久很久以后,当我們回头望时,一定要看見初衷,这不正是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的最好写照嘛。
二:坚持
这个世界上难能可贵是能把那些动听的言语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并且一直坚持不懈的。一开始春风十里,没过一段时间就打了秋风,吹了冬风。从产地到食材到包装,掌生谷粒都坚持始终如一,坚持不在任何环节出一点纰漏,对产地的高品质要求使得无法量产,对食材的把关,只提供顾客新鲜米,在顾客下单后再收米,保证绝对新鲜的口感。坚持牛皮纸包装,每一份作品都是人工处理,不使用任何机器。在发展的过程中,在无数个夜深人静时,我想创始人一定也有过摇摆和动摇,遇到过阻力和反对,她坚持下来了!用长远的时间,和土地交换一个永远的未来。
三:创意
创始人程昀仪说“别人做的事情我们不想做,要做就做那些有影响力的事情,因为改变这个世界的是少数人,我们就是那个关键少数人的性格。所以她锁定年轻族群,把米做成了礼品,她把米做成了系列(米酒、米霜),推出从零开始,50%留半个空白,70%七分饱刚好的概念和99%差一点满足的概念,设计成了饭盒包装,帆船布包装,邮票包装,饭票包装。不仅仅是一包谷物,是一包每天都见到的东西,还是每天都要带着感激去欣赏的东西。我想一个企业最大的成功莫过于重新建立行业的标准和规则,还是一个如此古老的行业。产品好,概念好,掌生谷粒的设计和文案更令人拍案叫绝,在这方面应该是江小白的前辈。每一个作品和包装都设计的让人心动,再加上直指人心的文案,让人难以拒绝,将一个个品牌故事传递给顾客,形成鲜明的文创IP。大自然里掀起一阵风,村上春树就写出了听风的歌,乔治温斯演奏起钢琴的「四季」,有天赋的农夫则捕捉了大自然的「不完美」,创作出那一次次的「偶然农作」。而饮食的我們,站在风中大概只会说出:哇,今天的风好凉。
四:回馈
掌生谷粒一直坚持保护小农,让农民自己来定采购价。掌生谷粒把自己定位为农民的出版社,农民只负责耕耘与收成、编辑、包装、发行与印务这些由掌生谷粒来做。通过双方的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了食物的品质与产能。掌生谷粒从一个食材的索取者变成了一个食材的支配者,从大米出发,又延伸了茶叶、清酒、蜂蜜等产品,甚至还把筷子分成了吃猪脚的筷子、吃饭食的筷子和吃面食的筷子。通过举办各式各样的米食鉴赏活动、品酒会、品茶会,邀请粉丝体验员工餐和交流,掌生谷粒也很好的回顾了顾客和粉丝,建立了良好的互动。
掌生谷粒可研究、思考的内容太多,以上只是个人拎出来比较重要的,细节处见真功夫,很多部分未能完全展开,有机会再聊。
我想说一说的是为什么学了台湾旅游那么久,还是没怎么学出个样子来。宜昌去台湾考察的领导和企业应该不在少数,参加各式各样的培训班应该也不胜其数,为什么宜昌的旅游文创一直不温不火,这个问题才是我们值得深刻反思的!
首先陷入了只学皮毛,只学表面的误区,皮毛和表面是表现的载体,最容易发现也最易形成感观印象,于是乎弄错了学习的重点,台湾的文创商品好,我也得模仿着做一个,看看效果怎么样。台湾有个妖怪村,我也可以做一个妖怪谷,妖怪洞,妖怪山,模仿思维严重,又没有高超的模仿水平,自然不尴不尬四不像。学其形易,学其神难!
其次忽视人才队伍的建设,文创研发精神的培养,旅游和文创的核心在人,非一朝一夕之功,文化、艺术创作各个领域又各有杰出之才,统筹文创更需深耕本土、高瞻远瞩的领头羊。否则,再好的理念,再好的IP都无法活化出来。然而现实情况更加严峻,迫于生计,这些准文创人很少能术业有专攻。企业追求效益,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培养一个未知的花朵,没有多少人有这个魄力。须知厚积才能薄发,你不能只追求结果,不付出过程与心血。
最后我想说的是初心易改,本性难移。政府追求GDP,行业追求市场化,企业追求利润与回报,相比于这种需要深耕细作,苦心耕耘的产业,我们不断的讨论和学习,可谁来下功夫,谁来给肯定,谁来担责任呢,一不小心就遇上一头黑天鹅。得失之间的取舍,左右之间的判断及其考验功夫和水平,非大智慧者不能持之。
学习台湾我们究竟学的是什么?我想应该学的是思维,思路没理清楚,再多都白费;学的是机制,创意策划的机制、人才培养的机制、保护初心的机制;学的是态度,如何对待每一份作品,如何传递旅游的美好信念。
国家文化部与旅游局如今已经成为了一家人,诗和远方终于走在一起了,可是从体制到血脉的融合,从现实到理想的跨越尚有漫漫的长路待吾辈求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