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有朋友送了我一张票,我就去看了当时这部影评很差的《建党伟业》,其实更主要的是想看看在这段众所周知的历史上,导演、编剧、演员们还能演绎出怎样的亮点?
影片的前半部分(凡尔赛和会前)确实不是一般的乱,各个情节大杂烩般地穿插进来,让你有点儿反应不过来。但站在电影表演艺术来讲,演员们的表演,无论是周润发版的袁世凯,还是李菁般袁克定,表演得都十分到位,冯巩版冯国璋的深沉、陶泽如版张勋的嚣张、张震版蒋介石的毅然与狠辣、刘德华版蔡锷的忠直与隐忍,都给我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刘烨虽然形象与泽东同志有差距,但或许因此,表演上更能放得开,尽可能表现出一个善于思索和学习的愤青形象,而并非过去脸谱化的伟人形象。
凡尔赛和会后的情节渐渐集中起来,冯远征版陈独秀与张嘉译版李大钊的中心角色愈加明显,各地爱国青年的性格也较为突出,就连吴彦祖版胡适反对李陈的情节也容易引发人深思。
胡适作为一个学者认为研究外国理论无助于解决国内实际问题,毛泽东在放弃旅欧时也提出外国经验未必适合解决中国问题,两者看似相似,实则不同,一个是站在学术立场反学术,一个是站在社会实践立场去意图结合中国国情进行实质性发展。
这两个艺术形象实际上代表着在马克思主义传入后,两种反思思潮的出现,对现在也有警示意义。我们对于西方各种思潮要借鉴,但一定要立足本国国情批判思索地学习,才能把源于国外的好思想学术转化成属于中国人自己且符合中国情况的实践性指导。
五四运动的表现可以说十分充分,多个动人场景感人至深,血书“还我青岛”,女生手持“冤”字哭泣着要为四万万同胞伸冤、中国代表毅然拒签凡尔赛合约,都能让我肃然起敬,也为本片主题——“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打好了情节铺垫。
中共一大过程中情节也比较紧凑,政治环境的凶险、大上海的复杂、与会代表心理素质的差别,在电影艺术的烘托下表现得比较充分。
当一大成功闭幕时,如画山水中一叶扁舟,身穿旗袍的周迅版王会悟,手持江南丽伞,面带微笑独立船头,聆听着船舱中传出的《国际歌》,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严格来讲,如果让我给这部电影评分,不会超过70分,主要在于为了刻意追求明星效应,导致整体把握有些混乱,相当多的镜头出现不到半分钟就立即被切换,影响了电影效果,这也对我欣赏剧情的心情打了折扣。但主要演员的精彩表演、庞大历史场景的展开、关键处剧情节奏的掌握、细节的挖掘与烘托,还是值得影迷欣赏的。
最后必须要提一句:整部影片中让我立时潸然泪下,而且到现在都不能忘怀的一句话,恰恰出现在最为混乱的前半部分,虽然它不是一位共产主义者所言,却足可引发我的心灵共鸣,那就是蔡锷泣别小凤仙的留言:“奈何,七尺躯,已许国,再难许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