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享受晚饭时间与孩子的沟通
很多家长喜欢在饭桌上教导孩子,甚至训斥孩子,这样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如果利用这个时间温馨地与孩子交流,每天孩子会很期待。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多倾听孩子的所思所想,将自己的想法与孩子交流,是个不错的选择。
2、帮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
从小给孩子讲绘本、故事书,每天享受亲子阅读时间。家长应学会挑选适合孩子年龄段的精品读物,至于每次该读那本建议由孩子来选,家长在讲绘本时可根据剧情加上夸张的表情或动作、手势,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3、放下手机、离开电视机
晚饭后带孩子户外活动或者看书,为孩子树立榜样。建议将家里电视机停掉,告诉孩子电视机坏掉了,要维修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多与孩子亲子阅读或户外活动,慢慢养成习惯。
4、积极参与孩子的幼儿园或者学校的生活
很多家长忙于工作,一到孩子幼儿园或学校的活动有时甚至大多数都让孩子的外祖父一代人来代替家长本人去参加。其实,孩子内心是很渴望自己父母参与其中的。家长要好好利用这个难能可贵的时间来陪伴孩子,促进亲子关系的良性发展。
5、创造机会,鼓励孩子接触更多的人,参与更多的互动
很多家长怕自己孩子太调皮,而不喜欢带他们参与集体活动或者做客。而孩子的成长是需要不断实践,从中发现问题才能不断成长的。因此,建议家长平时可邀请小朋友到家里做客,或者主动带孩子到亲朋好友家去做客,给孩子更多锻炼和展示自己的机会,用自己的言谈举止来教会他如何与人打交道。
6、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培养孩子专注力的训练方法。殊不知,日常生活中就有很多需要家长注意的,比如,当孩子突然发呆,一动不动地在盯着某一处时,家长不要打扰他,当做没看到,耐心地等他自己回过神来;孩子在玩玩具或者看书正是很投入的时候,建议家长不要去打扰他。
7、家长要说到做到,自己的话在孩子听来才有权威性
平时不要向孩子轻易许诺,许诺前要考虑好自己是否能够做到。如果答应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这样孩子才能够信任你,你的话才具有权威性。孩子也会效仿,做到说话算话,有诚信。
8、不要物质奖励孩子
遇到孩子进步的时候不要只奖励玩具、贵重物品等物质性的东西,建议可以答应孩子带她到户外游玩,或者奖励书籍。
9、和老师意见尽量保持一致
当孩子回家表达对老师的不满时,家长要耐心倾听。对于一些是老师为了孩子成长有利、而孩子不满意的教育方式时,家长应该站在老师的角度,与孩子沟通。也可与老师沟通,了解用意后,与孩子多交流,化解师生之间的误解,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10、遇到孩子情绪不好时,应多尝试“共情”
当孩子出现哭闹时,很多家长都是直接上去讲道理或者批评训斥,会发现没有任何作用,反而家里气氛搞得很糟糕。而应先根据孩子的情绪“共情”,说出孩子的心声,比如,可以说“宝贝儿,你现在一定很难过!”“你一定很伤心!”等。等孩子的情绪得到了理解,变得稍微平静时,再与其沟通如何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