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说《大学》,“为人臣,止于敬″。上面讲了为君之道,以仁为本,是说领导,下面讲为臣之道,是说被领导者,应该对上级有恭敬之心。其实君臣之间的“敬″是相对的,我们常说互敬互爱,领导与被领导之间只有做到双方互敬互爱,才能实现彼此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这是一种良性的互动。而且敬绝无意谓着无条件的服从,《孝经》上说: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也就是说:从前,天子身边如果有七个敢直言进谏的大臣,即使天子没完全遵守道义,也不会丢掉天下。古往今来,凡有道明君身边都少不了这样的大臣,象唐代的魏征、宋代的包拯、明代的王阳明等等。中国古代文化始终提倡人格的平等,相同的人因为职位的不同,形成地位的不同,但在人格上一律是平等的,所以无论是谁,都要以修养身心为本,“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做为下级敬重的是领导者的德行和能力,而不是你的职位,职位常变,而德行与能力却追随你一生。所以此处讲: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