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正确努力
1、努力和进取是我们的需求
原因:
(1)如果对事情的结果,可以随心所欲,人生就会变得十分虚无,无法再赋予任何意义。
(2)过程本身,就是意义。努力的过程,能满足我们对于平静和专注,意义感和价值感的需求。
总结:努力和进取让人觉得沉重,但却是对抗虚无感的良药。这种掺杂着痛苦的事情,是人想维持正常生活、确认自身的秩序,所必需的存在。
自律是管理欲望,是对“努力进取”的欲望和“放纵玩乐”欲望的排序和权衡。
感悟:从需求层次来说明努力的必要性。是的,我们大多数人没有那种可以不劳而获,可以躺平成为人生赢家的经历。如果有,那他们也会面临着在漫长的生命时间里,如何度过的问题,或者其他的问题。我之前也写过关于努力的话题,当时说的是,我必需要努力,这样才能过上普通人的生活。经历不同,得出的体悟是一致的。
2、如何长期、稳定、持续地努力
长期来看,只有那些拥有稳定的持续的节奏的人,才是大概率能做成事情的人。
顺境时,不过分用力,以免提前消耗自己的精力;逆境时,不因此沮丧,或者找借口把任务往后拖延。
关键:长期主义,稳定性,持续。
3、怎样找到自己喜欢和热爱的事情
真正的喜欢,需要去做、去创造、去付出,才能确认。愿意忍受痛苦,克服困难,才是真正的热爱。
付出和努力在先,兴趣和喜欢在后。
遵从当下内心的想法,未来都是不确定的,把握当下的心意。
4、聪明和努力哪个更重要
相信自己是努力认真的:成长型思维,认为现状是可以改善的,能力是可以提升的。
相信自己是聪明的:固定型思维,或许是种阻碍,自我设限。
结论:
(1)无论是努力的上限,还是聪明的上限,我们都不曾抵达。努力程度超过大多数普通人就足够了。
(2)不论有无天赋,做事情都是需要付出努力的。很多时候,做得不如别人,并不是有无天赋导致的,而是努力、专注、耐心等你可以掌控的因素。
璞玉或石头,经过雕琢,才能看的见真相。
5、为什么越努力越焦虑
原因:
(1)错把努力当做目标本身,而努力没有上限的,永远都有改善空间。努力是手段,并非目标。
(2)陷入了努力和上进的表象中,无目的地做一些看似提升自己的事,填满时间。
解决办法:
(1)把努力和具体的短期目标结合起来,尽量高效高质量地完成短期目标,并且及时收到反馈。
(2)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最重要的目标上,真正明白自己的需求
6、如何面对同辈压力
每个人都有焦虑。人生是长跑,这个路段跑得慢,没关系,多努力几年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区。
人和人之间的确会有差距,很多是在起点决定的。但如果你在自己所能做的事情上,有价值感,能够自我实现,即使在世俗的标准里,你不如别人,也可以不再否定自己以及羡慕别人。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会牢固你的根基,不再为他人影响。
7、怎样面对迷茫与人生的不确定性
弯路:那些坎儿,在发生的当时,彼时彼刻的你,是无法绕过去的。
(1)成长环境,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塑造了你的思维模式。
(2)在很多情况下,认知决定着每个人能走多远,会不会经历某些弯路。
(3)那些反复纠结的事情,无论选哪个,差别都不是特别大。最重要的是,做了选择后,在那条路上,做了什么事,付出了哪些努力。
(4)“道路在迷雾中”-米拉·昆德拉《被背叛的遗嘱》
迷茫很正常,你要做事,要前进,无论你往哪儿走,你都一定能再多看到几米的路。
(5)做好今天的要做的事情。积累了足够多的“确定”,之后的“不确定”,才会一点点减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