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凭什么他们的起点比我们高?
这是职场很多老鸟会觉得不公平的情况之一,就是刚进职场的新人、涉世未深的菜鸟,待遇比奋斗了多年的老人差不了多少,而且得到的保护更多。
当然,我自己也会被一些“小道消息”惊到,包括现在大学生的起薪点越来越好,得到的待遇越来越好,快赶上了在职场辛苦奋斗打拼的老人。
不过,面对这样的信息,除了惊讶之外,我还会冷静分析其中的原因,包括这些新人的背景信息,才发现“学位”成了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因素之一。
在一群高中、中专,再高点就是大专学历的人群中,本科自然而然会首先被优待。
在一群211的本科中,985的本科自然而然会被优待。
在一群本科生中,硕士、博士又会得到更多的优待。
这里,我暂且不讨论能力问题,那是他们在工作中体现出来的结果,有一定的滞后性,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可能存在的一个约等式:
学位≈学习力
2、学习力是职场能力的重中之重!
唐山收费站大姐面临失业时的言论
500强企业某为清退34岁以上员工的传言
……
还有太多太多类似的新闻见诸头条,或者传言流于坊间,让人感叹更多的是世界变化太快了!
为快不破的时代,需要的是我们更快速的适应。
学习力,自然而然成了制胜得法宝!
3、学习力让人三秋可换骨
俗话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而我说,三秋不见恍如换骨。
这就是学习力的威力。
这是我对比了一位朋友三年前后的变化之后的感概!
三年之间,她的硬件升级了:
座驾从别克换成了宝马
手机从小米变成了苹果
包包从热风变成了Prada
视力从近视变成了正常
……
当我再次见到她的时候,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升级之外,我隐约觉得还有哪些地方变了,但又说不上来。
后来,当我再留心观察时,我终于发现了本质的不同,而且是内在的不同,也就是学习力升级了:
话题从吃喝玩乐变成读书分享
思维从点状发散变成系统思考
追求从岗位级别变成学位学历
管理范围从小团队升级大团队
……
无时无刻,她都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力。
曾经有一次,我某个周末因为加班而连轴转的时候,她很淡定地说自己已经快一个月没休息了,不是在开会中跟别人切磋,就是在参加培训班。
我突然觉得我间歇性的努力拼命,只不过是她提升学习力的日常!
凭着她在职场中这股强大的学习力,三秋不见,我觉得她已经换骨了。
4、学习力的显性与隐性
曾几何时,我也思考并怀疑过“学位”是否真的那么值钱,以至于我从学校出来之后,就再也没想过进修深造。
但是经过了残酷的生存环境以及真实存在的开挂案例,我慢慢地强迫自己去读书,也强迫自己去关注学位上的提升。
不为别的,就为了提升自己的学习力!
这种学习力,指的不是应试能力,而是通过体统的学习,在脑袋中植入系统性思考基因,有效作用于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发现与解决,从而产生的一种强大自适应的能力。
这种能力需要在工作中逐渐起作用,慢慢被发现。
而在入职的那一刻,这种能力是通过“学位”做初步判定的参考标准,从而被快速识别的。
5、努力让学习力成就你的不可替代性
而学习力的修炼,是需要持续地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
这也意味着,当别人的学位比我高的时候,他们肯定已经在前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学习力的修炼上,从投资回报的角度来看,他们就值得被善待。
当然,这个学习力是个大范畴的概念,有过去、现在和未来之分,也有工作、读书之分。
过去,你凭着学习力站在现在的高度,而未来处于什么水平,就得看现在的学习力了。
读书时,你凭着死记硬背等各种方法站上了某个高度,而工作中,这种学习力是否有效,就得看是否升级学习力了。
最后回归到现实来看,刚进入职场的应届毕业生们,如果你们凭借过去的学习力-学位站在了稍好的位置,那恭喜你们!这就是你们被妒忌的资本。
但也请你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在工作上用心修炼更强大的学习力,哪怕是深造也好,哪怕是向有经验的人请教也罢,最终都会体现在最真实的数据和业绩结果中。
这,假不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