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活着》读后感

《活着》读后感

作者: 里_拉 | 来源:发表于2023-05-13 22:46 被阅读0次

    进度:

    1、本月第3本,理财系列已读13本(年度计划24本);

    2、2020年~至今,理财系列共计阅读31本;

    3、2023年目前共计已阅读16本(计划50本)。


    花了1个晚上+半天时间,很快读完了这本书,虽然连饭点儿都错过了但我觉得非常值得,因为如果我不看完才去吃饭的话,我的心是静不下来的~

    看这本书的过程里,我一直想着我的爷爷,书里的那些年代发生的事情,我爷爷实不是也看到过?经历过?

    但好在,我的爷爷还是幸福的,6个子女都长大成人成家生子,爷爷奶奶分别也给4个儿子起了房子。

    虽然我读书期间最能干最会赚钱的大姑过世了,工作期间兄弟里条件最好的大伯也过世了,但总体而言,爷爷的命运还是好过福贵许多。

    福贵,在经历诸多磨难后,仍能以平静祥和的心态接纳生活带来的一切,大概要感谢他已经经历的那些事情吧?

    而我呢,之前也说过,对于接纳生活中的一些意外,从无奈被动接受到坦然面对,反而是因为疫情开始学理财后,才逐渐醒悟的,也蛮充满戏剧性的~

    但我个人觉得,无论是经历磨难逐渐导致,还是偶然事件的刺激,对于个人而言,这都是极有益于个人心灵成长的。

    《活着》这本书虽然比较短小,也非真人真事,但确实还是让我看得特别开心的!也引起了诸多思考——

    1、知足常乐。

    看这本书,我从中感受到了没饭吃的恐惧感。它里面有提到,公社散了后,剩下的米面分完,根本无法熬过下一季粮食收割!

    我想了想,我小时候虽然肉不经常吃到,但至少不至于饿肚子,屋里像弥勒佛肚子那么几十倍大的粮仓,常年总是有小麦在里面安睡着的。

    所以,我面对我挑食的朋友,总是觉得他们过于苛刻,其实他们也不是挑食就吃不下,只是会常常抱怨不好吃,咸了淡了糊了生了的。

    而我认为,一顿饭既然已然如此,那不如开开心心吃下,如有法子调味,就想办法调,如无办法,吃不坏肚子的,那就还是平平淡淡吃完即可。

    此前也说过,我因为小时候和长大后都在饮食上比较节省,不挑剔,所以在吃到不常吃的食物菜式时,我总是很欣喜,原来一顿饭可以如此美味~

    2、永不可忘的时代。

    整本书里,我对于福贵外孙去世一事最觉惋惜!因为,他的死因是,撑死的。

    也许是对于男性而言,独自照顾小孩子并没太多经验,所以福贵当时好心地在外孙生病时,给他煮了一大锅平常不怎吃到的豆子当饭,结果没想到居然害死了小外孙。

    我想,如果不是家里总缺粮,小外孙是怎么也不可能把自己吃撑死的。。。。。。

    这是那个时代的痛,饿死事常有,撑死大概也不少见。我记得爷爷说过,他有次碰见过共产党队伍,一个连长把自己的炒面还是什么吃食抓了一把给他,他觉得那是当吃他吃过最好吃的东西。

    我的爷爷以前是地主家的长工,但他为人踏实肯干,所以也算得地主得赏识,因此我想他以前的生活上,应该是不缺口粮的吧?

    我们也知道战争期间我们的队伍在生活上,是总缺吃少穿的。但连长一捧炒面还是什么也能让我爷爷觉得美味,我还真是没想到。

    我没经历过那个时代,但在和爷爷奶奶生活十几年的时光里,我总会因为他们从那个时代走过而为他们感觉自豪。

    因为,他们那一辈子,实在不容易。

    3、以前的重男轻女可以理解。

    这一点是从福贵最终选择让儿子读书,女儿在家帮忙做家务这件事情上获得的。

    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重男轻女这一现象,我也认为这个是不对的,但,男儿延续香火、传宗接代,又似乎可以稍微理解~

    在福贵那个家里,吃不饱、穿不暖,却还想着省吃俭用供儿子读书,甚至把女儿送人也要这样坚持,仅仅是重男轻女吗?

    我觉得不是,那是一个家庭对于家的未来的一个长期规划!

    选儿子选女儿其实都好,但,这里面也确有很大不同。女儿迟早要嫁人,哪怕嫁得好也不一定会帮衬娘家,就算帮,如果儿子没本事,也很难发家致富。

    而儿子上学呢,上进的话,不仅是带起自己一家人越过越好,必要时其实也是女儿的后盾。

    我们家就是这样,我两个姑姑都比较会做生意赚钱,肯下功夫出力气不怕吃苦,所i有她们都过得相对更好些。

    这么多年以来,她们俩的四个兄弟个个数十次以上地求着她们俩帮忙找工作,带着他们做生意,但居然还是个个一事无成,如今每家都还是不如我这俩姑。

    也许这只是个别现象,但我结合我家的实际情况,我也觉得的确是该让男孩们多读书,受好的教育,以便日后带动各自的小家兴旺发达起来~

    当然,如今的时代又不同了,每家每户很少有三四个,甚至像我爷爷奶奶那样有6个子女的。且只要努力肯想办法,基本都可以供儿女同时受教育,加上义务制教育也实行了那么多年,这事儿早已不是什么难事。

    但除去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其实也很重要。

    像我其中一个姑,就很宠爱大儿子,她认为女儿始终迟早嫁人,于是女儿在家就要帮忙洗衣做饭搞卫生,而儿子却可以打着游戏看着电视等吃饭!

    所以,现在她的女儿嫁人了过得相当滋润,儿子呢,到现在还是热爱游戏,似乎恋爱也没谈过,自己的职业更是几乎毫无规划。

    我理解几十年前的重男轻女,但不接受当下的此种行为,个中缘由,也清晰明了。

    最后,我想说一下作者,我查了一下余华,他以前其实并非文艺人士,但却能写出如此畅销世界的作品,真是让人惊喜又意外!

    看他的书,我很庆幸第一本我买了这本《活着》,同时也很推荐大家感兴趣的去看看,了解一下我们北方改革初期那一代人的生活背景,就我而言,还是挺有真实的那种画面感的,值得一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活着》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cdj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