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贾平凹,是因为1992年在濮阳第二师范学校上学期间,文学社第一次讲座时,樊庆林老师给我们介绍的就是贾平凹老师的作品。此后,就一直读贾平凹的作品,几乎没有漏掉过能找到的每一篇文字。
记得2003年年底第一次踏入西安这片土地,我心里想的是,我终于走进了贾平凹的《废都》。对他题写的店名,对他出版的画册,都有一种莫名的喜欢。
随着年愈长,读书渐多,对贾平凹老师也就少了很多痴狂,多了几分理智。
如果把其文、书、画以西安小吃为譬喻,私下以为,其文如肉夹馍,味道独到,香而不腻,当属上品;其书如肉丸胡辣汤,黏黏糊糊,尝起来极不爽利,当属下品;其画如凉皮,偶有会心处,但登不得大雅之堂,当属中品。
当然,我是无知,故而无畏。自己不下蛋说说鸡蛋好坏,总还是可以的吧。
这本书是中央美院教授武艺和贾平凹先生关于美术的对话实录。
两位大家聊天,我在旁边听着,有的理解,有的不理解,也算是一种审美陶冶吧。
艺术有“道”也有“术”。“道”是根本,“术”是方法。体制内或学院内的往往只注重术,穷其一生不能突破自我,沦为画匠而已。
而“道”关乎心灵,关乎眼光,关乎境界。
如同作家一样,其实高中毕业后,一般人就具备了文字写作的“术”了,但成为什么样的作家,取决于你的心灵、眼光和境界是什么样。
教学是技术也是艺术,同样如此。如果没有教学之道,只找一些教学之术,也会行之不远。
![](https://img.haomeiwen.com/i4498131/8112d11d9f78fe0d.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