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忧在萧墙(三)——冉求再甩锅

忧在萧墙(三)——冉求再甩锅

作者: 陈建军 | 来源:发表于2024-02-28 08:26 被阅读0次

——《论语·季氏篇》学习之16-1-3

【原文】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白话】冉有说:“季氏大夫想要这样,我们二人都不赞同啊。”

【思考之五】面对孔子的批评,冉求回答“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表现了怎样的缺点?这个缺点我有吗?请举例

听了夫子指名道姓的批评,冉有马上为自己开脱,再一次推脱、甩锅。一是把责任推到季氏身上,是季氏的主张;二是拖子路下水,这件事我们两个人都有份。

冉有曰:“夫子欲之”,孔安国曰:“归咎於季氏。”刘沅曰:“季氏欲之,盖实言也。”《论语注》曰:“当时冉有或与闻之,而不强谏。”朱熹《集注》曰:“夫子,指季孙。冉有实与谋,以孔子非之,故归咎于季氏。”通常一般人都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习惯,一听到别人说我,不加思索、随兴而起的就会为自己辩护,掩盖自己的确点,为自己开脱责任,完全是下意识的状态。

“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又把子路也算在里边。孔子点名批评的是冉求一人,“求!无乃尔是过与?”但冉求却硬要拉上子路,以壮大自己的力量,以求法不责众。

张居正注解说:“冉有因夫子责其伐颛臾之非,遂为自解之词,说道:“颛臾之伐,乃出于季氏之意,非我二臣所愿欲也。”夫既身与其事,而又归咎于人,冉求之文过饰非,其罪愈大矣。”这样的掩饰真是罪加一等。

南怀瑾先生也说:“这是冉有在推卸责任。他本来是怕挨孔子的骂,先来备案的。他说,这没有办法,我们的老板要这样做,我跟子路两人,实在没有这个意思。我们吃人家的饭,不听人家的怎么办?其实这是冉有推卸责任的话。”当然这个推脱背后,南怀瑾先生还提示了两点内涵:一是孔子的教育精神。二子前来报告,不是什么组.织.原则,必须如此;而是出于道德的感召,学生不敢欺骗老师。二是凡事皆谋求长远。所以怕后果,怕挨骂,不敢肆无忌惮、任意妄为。

其实冉求说的有实话,但在夫子批评之后再说,就变了味,变成了推脱和辩解。伐颛臾这样的主张,显然是不可能是冉求的主意,也非冉求的愿望。

但这样推卸责任,显然暴露了冉求的性格特点——“求也退”,把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而不是挺身而出主动承担责任。《先进孔子曾评价这两位弟子“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冉求这个弟子做事畏缩不前,所以要鼓励他大胆进一步;子路敢作敢为有时不够慎重,所以要抑制约束他慎重地退后一步。冉求的性格中有“退”的特点,所以遇到这种情况,自然而然地选择“缩回去”来保护自己,或许换了子路来回答,就可能变成另外一种说辞了。

对照我们自己,其实我们也常常犯这样的错误。我们在面对事情的时候往往会选择“退”,甚至比冉求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什么?是担心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老师、领导给我们找问题、找毛病,本是一件好事,可我们不接受老师和领导的好意,其实就是不认为自己有“病”。

再比如,考试没有考好,工作没有做好,不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埋怨老师出的题目太难,或者说工作中困难太多。其实这都是学习和工作上的退缩的表现。

为何又把子路也带上呢?“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其实,当我们有了过失时,内心底气不足,还害怕矛头集中到自己一个人身上,所以不仅会找理由,还会找同盟,如果别人也这样,犯错的人不是我一个,甚至这样的人还有很多,自己的心就会得到安慰。所以被老师批评后,以冉求退缩的性格,就自然想到要把子路带上,而子路的特点就是好承担,当然也不会辩解。但二个人在季氏的职位是不一样的,冉求是季氏的总管,为季康子做了很多事,已经深得季康子的信任,而子路则刚随夫子回国,在季氏家帮忙而已,所以二个人的地位和发言权是完全不能同等的,责任当然也不一样。但冉求略过了细节,只说二人都有份,可见对夫子的敬畏和惧怕。君子有三畏,在冉求身上,我们看到了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思考之六】二子既然不欲,已经二比一,为什么还是劝阻不了季氏伐颛臾的想法

虽然说伐颛臾是季康子的主张,但冉求作为季氏的总管,极有可能参与了会商,而且还不只一次的会商。冉求可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虽然不一定是直截了当地唱对台戏,但也会把反对意见委婉地表达,该说的都说了。但冉求那种容易顺从的态度,不太容易引起季氏格外的重视,冉求的意见只能是作为参考而已,中意则听,不中意则不予采纳。所以,季氏旅于泰山,冉求劝阻过,实在劝不了,也就不管了。这一次,季氏将伐颛臾,冉求也是这样,劝阻过,而且是和子路一起劝阻过,但季氏一意孤行,二人也没法劝。朱子《集注》曰:“冉有实与谋,以孔子非之,故归咎于季氏。”分析一下:一是二人德行不够,在季氏眼中威望、份量不足;二是二人见解不够,说出的话打动不了季氏,无法让他改变自己的主张。虽然说伐颛臾是季康子的主张,但冉求作为季氏的总管,当然参与了会商,而且是不只一次的会商。一开始,冉求可能提出自己的意见,虽然不一定是直截了当地唱对台戏,但也是把反对的意见委婉地表达,而且该说的都说了。但冉求那种容易顺从的态度,不太容易让季氏格外的重视,所以冉求的意见只是作为参考而已,中意则听,不中意则不予采纳,二人相处中季氏习惯了这样的态度。所以,季氏旅于泰山,冉求劝阻过,实在劝不了,也就不管了。那么这一次,季氏将伐颛臾,冉求也是这样,劝阻过,而且是和子路一起劝阻过,但季氏一意孤行,二人也没法劝。《集注》曰:“冉有实与谋,以孔子非之,故归咎于季氏。”分析一下:一是二人德行不够,在季氏眼中威望、份量不足;二是二人见解不够,说出的话打动不了季氏,无法让他改变自己的主张。

相关文章

  • 季氏第十六

    本章是孔子与弟子很精采的一段议论,也是成语祸起萧墙的出处。孔子从责任、道义、心态、治国方法、利害关系等面向,对冉求...

  • 比亚迪这波操作代表了

    一、甩锅 二、赖账 三、无畏 看会戏

  • 得到大学2019年夏季开学典礼-视频直播

    刘晗,清华大学法学博士生导师。 法律,就是“甩锅”,我们在分割巨大利益时就是“甩锅”个神秘力量,现在理性社会“甩锅...

  • 真正会甩锅的,都敢把锅甩给老板!

    职场人,没有不会甩锅的,只不过甩锅的程度和水平不同罢了。 菜鸟级别的,基本是背锅侠,根本甩不出去;资深一些的,甩锅...

  • 冉求

    冉求(?),字子有,通称“冉有”,尊称“冉子”,鲁国陶(今山东定陶)人。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载的嫡裔。以政事见称。多才...

  • 甩锅

    最近班级里不是很“太平”,发生了很多事情。在我心中的信念告诉我:发生问题,不怕麻烦,解决问题。可是最近的几件事情我...

  • 甩锅

    2018-12-22 星期六 晚上 阴 卧室 傻傻最近对做羊毛毡很感兴趣,经过努力,终于完成了四只比较满意的作品。...

  • 甩锅

    最近甩锅这个词听得比较多。尤其是特朗普和蓬佩奥这两位大神,成为了名符其实甩锅专业户。我们方言有句话叫“拉不出屎来,...

  • 甩锅

    甩锅,最近学到的、也是看到的一个高频词,与之对应的是“背锅”。 昨天半夜,收到一个北非学生来的问候微信。晚上12点...

  • 甩锅

    还没到一天三迷的年龄,但迷糊的毛病已经出来了。 去年一个办公室的同事,大家想在一块儿聚聚,时间就定在昨天晚上。去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忧在萧墙(三)——冉求再甩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cfx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