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昭君,我想记录我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今天是我每日一篇文章的第648天。
有好多孩子在高考报志愿时还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干嘛,十八岁才开始琢磨梦想是不是有点儿晚?至少跟《小熊的梦想》里小熊对比是觉醒得太晚了。
绘本里的小熊绝对是从小立志并且让梦想照进现实的行动派,那给孩子看像小熊这样早立志的榜样会不会太“鸡娃”了?那要是跟给孩子学数学,学英语比,那立志启蒙绝对算是鸡娃中最值得先下手为强的操作了。
在孩子心理发展过程中,到青少年阶段,有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叫做达成自我同一性。就是要想明白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梦想是什么。
这个任务也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完成,或者都在同一个时间段完成,我们可以按照是否完成,完没完成,完成效果如何。把孩子分为四组,第一组叫“自我同一性分散”,这组孩子压根就没琢磨过这个任务,典型表现是我过一天算一天。第二组叫“自我同一性延缓”,这组孩子其实很焦灼,特别想完成任务,却走不出这迷宫。不过不用担心,这组孩子一旦走出迷宫,一般就是大器晚成的代表。
第三组叫“自我同一性早闭”,这组孩子达成任务了,但是过程有点儿注水,是家长代劳的,典型表现是我没想法,我爸妈让我长大干啥我就干啥。第四组令人羡慕,是名副其实的王牌组,组名叫“自我同一性达成”。管它有前途没前途,非要考北大,实现从小考古梦的留守女孩钟同学就是这组孩子的典型代表。
分析自我同一性,琢磨这四组孩子的特点和区别,我们一下就能理解为什么得早立志,早点达成自我同一性了,因为这决定着孩子是马不扬鞭自奋蹄还是鞭子抽断了我依然纹丝不动。
那怎么才能早点儿达成自我同一性,早立志呢?
这个“荔枝汤”还不能硬灌,要不然不消化,还上火。那看梦想主题的绘本,看这个梦想行动派的主人公是怎么做的。
对孩子来说,好入口、好消化、好吸收。这本书是比利时的国家级童书作家康坦·格雷邦创作的。小熊帮孩子们准备了三碗“荔枝汤”,绝对是好口味、纯天然。
第一碗“荔枝汤”就是提醒孩子们心要大点儿,“长大以后想做什么”这个问题,故事一开场小熊就说:“长大以后要当一个消防员”,而且它相信它一定能当上,为此它就从早到晚盯着消防员看,准备随时地参与进来。那这碗“荔枝汤”对孩子们来说很有劲,让孩子看到都能行,我也一定能行。
第二碗“荔枝汤”就是告诉孩子要做梦想行动派。梦想是闯荡出来的,这是小熊区别于很多梦想派的地方,它就是说干就干,不耍嘴皮子。特别是在其他消防员没给它机会的情况下,它就主动出去找机会。虽然一路上做了很多这种蠢萌蠢萌的事,比如看到院子冒烟了,问都没问就哗哗哗地给人浇水,哪儿知道那是动物们在办生日野餐会呢。但这其实正是我们现实生活的一个写照,也是我们想告诉孩子的关于梦想的经验。实现梦想的路上,谁不是先像那个没头苍蝇似的傻傻地乱撞呢。
第三碗“荔枝汤”告诉孩子们,追梦的路上千万别苦大仇深的,要自得其乐。比如它帮这个糖果店老板进到火海里面去抢救糖果,明明费劲巴拉地给抢救出来了,却还有心思去逗弄这个糖果店的老板玩儿,这心太大了,但正是这颗心大,让它能够快乐地去实现梦想,感受完小熊的这三碗“荔枝汤”。真是厉害了小熊。
要是我们的孩子也能干了这三碗“荔枝汤”,那肯定是厉害了孩子。不过“荔枝汤”喝进去为了不上火,消化好,我们还得再做点儿工作,这样小熊的梦想品质才能彻底地附身,那做点儿什么工作呢?
第一,顺着小熊的梦想,问问孩子“你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呀”,听听孩子的想法,但无论孩子说出多么不着调的想法,我们也别打击他们。要知道这心里能有一颗梦想的种子,那是多么珍贵的事情,我得好好地帮孩子呵护着。
第二,跟孩子聊聊我们在青少年时代都做过哪些不顾一切去追梦的事。其实爸爸妈妈也曾经是那个小熊消防员,也曾经为了梦想蠢萌蠢萌的,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梦想动力不足的孩子,有时候就是有样学样地看我们。如果我们一天到晚看到的都是我们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就会觉得这才是人间正道。立志那不是没事找事吗!
第三,给孩子讲解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职业。我给登登买了一套职业绘本书,还挺有意思的。让孩子尽早地去思考一下,自己的这个职业规划问题,别等到大学毕业了,眼前还白茫茫一片。
与孩子一起,让梦想照进现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