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要写出好的测试代码,必须精通相关的测试框架。对于Golang的程序员来说,至少需要掌握下面四个测试框架:
- GoConvey
- GoStub
- GoMock
- Monkey
通过前面四篇文章,我们已经掌握了框架GoConvey + GoStub + GoMock组合使用的正确姿势,同时已经知道:
- 全局变量可通过GoStub框架打桩
- 过程可通过GoStub框架打桩
- 函数可通过GoStub框架打桩
- interface可通过GoMock框架打桩
但还有两个问题比较棘手:
- 方法(成员函数)无法通过GoStub框架打桩,当产品代码的OO设计比较多时,打桩点可能离被测函数比较远,导致UT用例写起来比较痛
- 过程或函数通过GoStub框架打桩时,对产品代码有侵入性
下面我们举两个例子,阐述GoStub框架对产品代码的侵入性
例一:函数定义侵入
func Exec(cmd string, args ...string) (string, error) {
...
}
上面的函数Exec的定义为常规方式,但这时不能通过GoStub框架对函数Exec进行打桩,除非将函数Exec定义为非常规方式(侵入性):
var Exec = func(cmd string, args ...string) (string, error) {
...
}
例二:适配层侵入
产品代码中很多函数都会调用Golang的库函数或第三方的库函数,这些库函数的定义显然是常规方式,要想通过GoStub框架对这些函数打桩,一般会在适配层定义相关的变量(侵入性):
package adapter
var Stat = os.Stat
var Marshal = json.Marshal
var UnMarshal = json.Unmarshal
...
本文将介绍第四个框架Monkey的使用方法,目的是解决这两个棘手的问题,同时考虑将GoStub的优点集成到Monkey。
Monkey简介
Monkey是Golang的一个猴子补丁(monkeypatching)框架,在运行时通过汇编语句重写可执行文件,将待打桩函数或方法的实现跳转到桩实现,原理和热补丁类似。如果读者想进一步了解Monkey的工作原理,请阅读博客:http://bouk.co/blog/monkey-patching-in-go/。
通过Monkey,我们可以解决函数或方法的打桩问题,但Monkey不是线程安全的,不要将Monkey用于并发的测试中。
安装
在命令行运行下面的命令:
go get github.com/bouk/monkey
运行完后你会发现,在$GOPATH/src/github.com目录下,新增了bouk/monkey子目录,这就是本文的主角。
使用场景
Monkey框架的使用场景很多,依次为:
- 基本场景:为一个函数打桩
- 基本场景:为一个过程打桩
- 基本场景:为一个方法打桩
- 复合场景:由任意相同或不同的基本场景组合而成
- 特殊场景:桩中桩的一个案例
为一个函数打桩
Exec是infra层的一个操作函数,实现很简单,代码如下所示:
// infra/os-encap/exec.go
func Exec(cmd string, args ...string) (string, error) {
cmdpath, err := exec.LookPath(cmd)
if err != nil {
fmt.Errorf("exec.LookPath err: %v, cmd: %s", err, cmd)
return "", infra.ErrExecLookPathFailed
}
var output []byte
output, err = exec.Command(cmdpath, args...).CombinedOutput()
if err != nil {
fmt.Errorf("exec.Command.CombinedOutput err: %v, cmd: %s", err, cmd)
return "", infra.ErrExecCombinedOutputFailed
}
fmt.Println("CMD[", cmdpath, "]ARGS[", args, "]OUT[", string(output), "]")
return string(output), nil
}
Exec函数的实现中调用了库函数exec.LoopPath和exec.Command,因此Exec函数的返回值和运行时的底层环境密切相关。在UT中,如果被测函数调用了Exec函数,则应根据用例的场景对Exec函数打桩。
Monkey的API非常简单和直接,我们直接看打桩代码:
import (
"testing"
. "github.com/smartystreets/goconvey/convey"
. "github.com/bouk/monkey"
"infra/osencap"
)
const any = "any"
func TestExec(t *testing.T) {
Convey("test has digit", t, func() {
Convey("for succ", func() {
outputExpect := "xxx-vethName100-yyy"
guard := Patch(osencap.Exec, func(_ string, _ ...string) (string, error) {
return outputExpect, nil
})
defer guard.Unpatch()
output, err := osencap.Exec(any, any)
So(output, ShouldEqual, outputExpect)
So(err, ShouldBeNil)
})
})
}
Patch是Monkey提供给用户用于函数打桩的API:
- 第一个参数是目标函数的函数名
- 第二个参数是桩函数的函数名,习惯用法是匿名函数或闭包
- 返回值是一个PatchGuard对象指针,主要用于在测试结束时删除当前的补丁
为一个过程打桩
当一个函数没有返回值时,该函数我们一般称为过程。很多时候,我们将资源清理类函数定义为过程。
我们对过程DestroyResource的打桩代码为:
guard := Patch(DestroyResource, func(_ string) {
})
defer guard.Unpatch()
为一个方法打桩
当微服务有多个实例时,先通过Etcd选举一个Master实例,然后Master实例为所有实例较均匀的分配任务,并将任务分配结果Set到Etcd,最后Master和Node实例Watch到任务列表,并过滤出自身需要处理的任务列表。
我们用类Etcd的方法Get来模拟获取任务列表的功能,入参为instanceId:
type Etcd struct {
}
func (e *Etcd) Get(instanceId string) []string {
taskList := make([]string, 0)
...
return taskList
我们对Get方法的打桩代码如下:
var e *Etcd
guard := PatchInstanceMethod(reflect.TypeOf(e), "Get", func(_ *Etcd, _ string) []string {
return []string{"task1", "task5", "task8"}
})
defer guard.Unpatch()
PatchInstanceMethod API是Monkey提供给用户用于方法打桩的API:
- 在使用前,先要定义一个目标类的指针变量x
- 第一个参数是reflect.TypeOf(x)
- 第二个参数是字符串形式的函数名
- 返回值是一个PatchGuard对象指针,主要用于在测试结束时删除当前的补丁
任意相同或不同的基本场景组合
假设Px
为用于函数、过程或方法打桩的API调用,则任意相同或不同基本场景组合的打桩过程形式化表达为:
Px1
defer UnpatchAll()
Px2
...
Pxn
该测试执行完后,函数UnpatchAll
将删除所有的补丁。
桩中桩的一个案例
在某些特殊场景下(比如反序列化),函数或方法既有返回值,又有出参。出参一般为指针类型,包括具体的指针类型(比如*int)和抽象的指针类型(一般为interface{})。我们常用的库函数json.Unmarshal
就属于这种情况。
笔者在实践中遇到的出参类型大多是具体的指针类型,其指针变量指向的内存不管在传入前确定还是在传入后确定,都将影响后面的代码逻辑。
下面呈现桩中桩的一个案例,以便大家灵活使用Monkey框架。
何谓桩中桩?
interface中声明了一个方法,既有返回值,又有出参。在测试中,先通过GoMock框架打桩多态到mock方法,然后又通过Monkey框架跳转到补丁方法,最终修改出参并返回。在这个过程中,mock方法可以看作一个桩,补丁方法又可以看作mock方法的一个桩,即补丁方法是一个桩中桩。
定义一个具体类型Movie:
type Movie struct {
Name string
Type string
Score int
}
定义一个interface类型Repository:
type Repository interface {
Retrieve(key string, movie *Movie) error
...
}
桩中桩的一个测试用例:
func TestDemo(t *testing.T) {
Convey("test demo", t, func() {
Convey("retrieve movie", func() {
ctrl := NewController(t)
defer ctrl.Finish()
mockRepo := mock_db.NewMockRepository(ctrl)
mockRepo.EXPECT().Retrieve(Any(), Any()).Return(nil)
Patch(redisrepo.GetInstance, func() Repository {
return mockRepo
})
defer UnpatchAll()
PatchInstanceMethod(reflect.TypeOf(mockRepo), "Retrieve", func(_ *mock_db.MockRepository, name string, movie *Movie) error {
movie = &Movie{Name: name, Type: "Love", Score: 95}
return nil
})
repo := redisrepo.GetInstance()
var movie *Movie
err := repo.Retrieve("Titanic", movie)
So(err, ShouldBeNil)
So(movie.Name, ShouldEqual, "Titanic")
So(movie.Type, ShouldEqual, "Love")
So(movie.Score, ShouldEqual, 95)
})
...
})
}
我们先通过Monkey框架的Patch API将mock对象注入,然后通过Monkey框架的PatchInstanceMethod API将mock方法跳转到补丁方法,间接完成对指针变量movie的内存分配及赋值,并返回nil。
Monkey的缺陷及解决方案
inline函数
Golang中虽然没有inline关键字,但仍存在inline函数,一个函数是否是inline函数由编译器决定。inline函数的特点是简单短小,在源代码的层次看有函数的结构,而在编译后却不具备函数的性质。inline函数不是在调用时发生控制转移,而是在编译时将函数体嵌入到每一个调用处,所以inline函数在调用时没有地址。
inline函数没有地址的特性导致了Monkey框架的第一个缺陷:对inline函数打桩无效。
模拟一个简单的inline函数:
func IsEqual(a, b string) bool {
return a == b
}
对HasDigit函数进行打桩测试:
func TestIsEqual(t *testing.T) {
Convey("test is equal", t, func() {
Convey("for patch true", func() {
guard := Patch(IsEqual, func(_, _ string) bool {
return true
})
defer guard.Unpatch()
ok := IsEqual("hello", "world")
So(ok, ShouldBeTrue)
})
})
}
在命令行运行这个测试,结果不符合期望:
$ go test -v func_test.go -test.run TestIsEqual
=== RUN TestIsEqual
test is equal
for patch true ✘
Failures:
* /Users/zhangxiaolong/Desktop/D/go-workspace/src/test/monkey/func_test.go
Line 67:
Expected: true
Actual: false
1 total assertion
--- FAIL: TestIsEqual (0.00s)
FAIL
exit status 1
FAIL command-line-arguments 0.006s
解决方案:通过命令行参数-gcflags=-l
禁止inline
在命令行增加参数-gcflags=-l
重新运行测试,结果符合期望:
go test -gcflags=-l -v func_test.go -test.run TestIsEqual
=== RUN TestIsEqual
test is equal
for patch true ✔
1 total assertion
--- PASS: TestIsEqual (0.00s)
PASS
ok command-line-arguments 0.007s
方法名首字母小写
这一年多,Golang的版本在快速演进,上个月已经发布了go1.9版本。然而,一些团队可能一直还在用go1.6版本,并有计划在近期升级到go1.7或以上版本。
Monkey框架的实现中大量使用了反射机制,尤其是方法的补丁实现函数PatchInstanceMethod
。但是,go1.6版本和更高版本(比如go1.7)的反射机制有些差异:在go1.6版本中反射机制会导出所有方法(不论首字母是大写还是小写),而在更高版本中反射机制仅会导出首字母大写的方法。
反射机制的这种差异导致了Monkey框架的第二个缺陷:在go1.6版本中可以成功打桩的首字母小写的方法,当go版本升级后Monkey框架会显式触发panic,表示unknown method
:
m, ok := target.MethodByName(methodName)
if !ok {
panic(fmt.Sprintf("unknown method %s", methodName))
}
说明:反射机制的差异并不波及Patch
函数的实现,所以go版本升级前后首字母小写的函数名的打桩不受影响。
正交设计四原则
告诉我们,要向稳定的方向依赖。首字母小写的方法或函数不是public的,仅在包内可见,不是一个稳定的依赖方向。如果在UT测试中对首字母小写的方法或函数打桩的话,会导致重构的成本比较大。
解决方案:不管现在团队使用的go版本是哪一个,都不要对首字母小写的方法或函数打桩,不但可以确保测试用例在go版本升级前后的稳定性,而且能有效降低重构的成本。
API
在讨论Monkey的API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GoStub框架的API。
GoStub框架的API既包括函数API,也包括方法API。由于Monkey框架的API只涉及函数API,所以在这里我们只回顾GoStub框架的函数API。
我们先看GoStub框架的第一个函数API:
func Stub(varToStub interface{}, stubVal interface{}) *Stubs
这个API我们一般用于对全局变量打桩:
stubs := Stub(&num, 150)
defer stubs.Reset()
然而,这个API也可以用于函数打桩:
stubs := Stub(&osencap.Exec, func(_ string, _ ...string) (string, error) {
return "xxx-vethName100-yyy", nil
})
defer stubs.Reset()
GoStub框架的Stub API对函数的打桩方法是不是和Monkey框架的API的使用方法很像?这是毋庸置疑的,这样的API才是原生的API,StubFunc API是专门针对函数或过程打桩的改进版:
func StubFunc(funcVarToStub interface{}, stubVal ...interface{}) *Stubs
StubFunc替代Stub对函数的打桩示例:
stubs := StubFunc(&osencap.Exec,"xxx-vethName100-yyy", nil)
defer stubs.Reset()
是不是简洁优雅了很多?
说明:一般情况下,Golang的桩函数都关注的是返回值,所以这种封装很适用。但在特殊场景下,即桩函数在关注返回值的同时也关注出参,这时就要用原生的API。
为了应对多次调用桩函数而呈现不同行为
的复杂情况,笔者二次开发了GoStub框架,提供了下面的API:
type Values []interface{}
type Output struct {
StubVals Values
Times int
}
func (s *Stubs) StubFuncSeq(funcVarToStub interface{}, outputs []Output) *Stubs
只有原生的API导致了Monkey框架的第三个缺陷:API不够简洁优雅,同时不支持多次调用桩函数(方法)而呈现不同行为的复杂情况。
解决方案:笔者计划二次开发Monkey框架,增加下面四个API:
func PatchFunc(target interface{}, stubVal ...interface{}) *PatchGuard
func PatchInstanceMethodFunc(target reflect.Type, methodName string, stubVal ...interface{}) *PatchGuard
func PatchFuncSeq(target interface{}, outputs []Output) *PatchGuard
func PatchInstanceMethodFuncSeq(target reflect.Type, methodName string, outputs []Output) *PatchGuard
小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Monkey框架的使用方法,基本上解决了序言中提到的那两个棘手的问题,同时针对Monkey框架的三个缺陷,分别提供了解决方案。
至此,我们已经知道:
- 全局变量可通过GoStub框架打桩
- 过程可通过Monkey框架打桩
- 函数可通过Monkey框架打桩
- 方法可通过Monkey框架打桩
- interface可通过GoMock框架打桩
我们在测试实践中要举一反三,深度掌握GoConvey + GoStub + GoMock + Monkey框架组合使用的正确姿势,写出高质量的测试代码。
我们在产品代码中,尽量不要使用全局变量,同时笔者将会在近期完成对Monkey框架的二次开发。这样的话,Monkey框架基本上就可以全部替代GoStub框架了,这或许就是一个守破离
的案例吧:)
当然,在Golang的UT测试实践中,除过这几个通用的测试框架,还有一些专用的测试框架需要掌握,比如GoSqlMock和HttpExpect,读者可根据实际需求自行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