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就曲艺歌舞来说,广东有粤剧、客家有采茶戏、苏州有昆曲评弹、陕西有秦腔……说实话即便是“国粹”之称的京剧,目前传承发展也是岌岌可危,到后继无人的地步,现在年轻人能喜欢或能听懂京剧的估计没几个吧!这里结合自己的经历以苏州昆曲、评弹,江西赣南采茶戏为例,说说自己对民间曲艺传承发展的若干想法。
一、苏州昆曲
昆曲号称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以其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昆曲、赣南采茶戏,关于民间曲艺传承的二三事2016年去苏州出差,客户是地道的苏州人,也是苏州古城文化保护和城市开发重要的参与者,说到苏州文化,他表达了一个观点:昆曲现在传承发展地还不如评弹,评弹也是苏州当地一直民间曲艺。昆曲每年政府花了很多钱和精力,搞了不少研究所、文化博物馆等,但现在没几个人会去听。要知道百年前昆曲是多么的风光,老一辈大都也能哼上一小段,现在只剩下几个老师研究员在馆里唱唱练练,也没几个人去看。反而评弹成为苏州旅游不可错过的一个项目,平江路、山塘街等苏州热门旅游景点到处都是评弹、茶馆。
一种曲艺艺术的传承不止是艺术本身,还需符合各个时代人民的生活方式。现在的评弹或许跟百年前不一样,但并不妨碍现在受到人民群众欢迎,因为人民需要的不是这个艺术本身,而是它能不能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
二、赣南采茶戏
赣南客家采茶戏是我家乡的一种民间曲艺,有点类似湖南花鼓戏,比较接地气,是用我们当地方言唱的。著名的红歌《十送红军》就是根据赣南采茶戏的曲调重新填词重新改编的,朗朗上口。
昆曲、赣南采茶戏,关于民间曲艺传承的二三事我外婆绝对是采茶戏铁杆粉丝,她生前最大的乐趣就是去街上音像店买不同的采茶戏碟片回家看,而且经常一个人看到很晚。我爸妈也喜欢,但是到了我们这代人,基本没人看了,会觉得很吵很土。现在街上音像店也很少卖了。
作为一种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现在慢慢无人问津,可悲吗?我觉得也挺可惜的,但是这个东西没办法,年轻人确实欣赏不来。如果连当地人都难以接受,更不要说推广到其他地方了。但我还是希望它能传承下去,需要有人去做这个事情。
不管是昆曲、评弹还是客家采茶戏,要想一代代传承下来,不仅需要一代代老艺人的坚持,更应该结合时代发展的变化不断创新,要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即便这种艺术现在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但只要灵魂不丢就依然还是它。很多曲艺能代代相承,应该也是这个原因,如郭德纲相声,曾经也受不少老相声大家的批评,但让现代人也能观看欣赏甚至追捧,就说明它是成功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