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末循环,一以贯之

作者: 菁小菁 | 来源:发表于2018-10-31 16:34 被阅读19次

好久没去读书会,发现大家变化都挺大的,而读书会依然给我一种亲切的感觉,大概是因为淳玉对于读书会的初心依旧。曾聊到,读书会为了增加收入和保持稳定发展,应该扩招年龄40+的大姐,因为她们更愿意为这类活动付费,并且参与意愿会更强。而淳玉却拒绝了,我想在她心里始终有那么一份坚持,让她把读书会做到4年如初的模样。这就是她的“一”,不管生活如何,依然不变的“一”。好羡慕有这样的“一”,不是“被逼”,不是“被迫”,而是主动的“一”。

刚读《大学》时,希望一蹴而就找到自己的“一”,内心羡慕淳玉。而当下,我突然不着急了。

每个人的“一”都会表现在生活中,而我看到了别人的“一”,却看不到自己的“一”,或许我的“一”呈现的领域非常小,但它值得我的关注和肯定。从我学习传统文化那天起,我就已经拒绝了什么,身体力行的践行着自己的“一”,只是我被蒙着眼睛太久了,忘了看见自己。我始终相信因果循环,相信轮回报应,不愿承受别人的希望和寄托。

本末循环:我看不到自己的“一”,逃避心理重,是因为曾经的经历,而这些是可以修复的吗?能也不能。循环本就是一个周期连着一个周期,周期性犯病,周期性好转,一点点的循环上升,这种修复是循环的,不是一蹴而就的。

突然理解到这里,心态释然很多,对自己多了宽容和理解,我也在很努力的坚持着自己微小的“一”。

相关文章

  • 本末循环,一以贯之

    好久没去读书会,发现大家变化都挺大的,而读书会依然给我一种亲切的感觉,大概是因为淳玉对于读书会的初心依旧。曾聊到,...

  • 本末始终,一以贯之

    《大学》纲领有四,明明德,亲亲,新民,止至善。其中分论或详或略,但其实一者即四,四者即一,这是《大学》的“一以贯之...

  • @荷边书房@解读王阳明《传习录》【109】知行合一是儒家的行动原

    【来书云:“所喻知行并进,不宜分别前后,即《中庸》‘尊德性而道问学’之功交养互发,内外本末一以贯之之道。然工夫次第...

  • 我读《传习录》19-知行合一的好榜样

    文/罗文念 来书云:“所喻知行并进,不宜分别前后,即《中庸》‘尊德性而道问学’之功,交养互发,内外本末,一以贯之之...

  • 我可以“说谎”吗?

    是“明明德”为表,“止至善”为里;“明明德”为用,“止至善”为体,本末始终,一以贯之。 我们到底想要走怎样的人生道...

  • 月读《传习录》第十一天

    今日于先生与顾东桥信中重温知行合一之说。 顾东桥言“交养互发、内外本末一以贯之”“功夫次第,不能无先后之差”,有自...

  • 【股学四句教】

    大道至简,时空循环 无住生心,明心见性 上善若水,道法自然 中庸之道,一以贯之

  • 《大学》第一节课后记

    1)用行舍藏皆可。2)本末始终,一以贯之。3)无所不用其极。 1)有一种短视的贪婪是“所见即所得”,恨不得学到的东...

  • 第一次反驳

    明明德为表,止至善为里,明明德为用,止至善为体,本末始终,一以贯之。 这是儒家的逻辑,用两种表现形式,表达一致的中...

  • 本末倒置可能导致恶序循环

    2017.8.4 Friday 多云有阵雨 这几天一直在思考“本末倒置”这个问题。 我之前的一篇日记写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本末循环,一以贯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cpatqtx.html